探索“良政”:章太炎思想论集

探索“良政”:章太炎思想论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书带领你了解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解读章太炎在清末撰写的几篇重要的政治文献,深入分析他的思想特征。既涉及对于章氏《明独》《代议然否论》《秦政记》《五朝法律索引》《思乡原》等文章的阐释,也有对于章学的其他议题,如章氏对阳明心学的认识和阐释、章氏对民初政局的批评、章氏的辛亥记忆等的探讨。

作者简介

作者王锐,祖籍河北秦皇岛市,1987年生于广西南宁市。本科、硕士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姜义华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出版《自国自心: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新旧之辨:章太炎学行论》《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三本著作,发表论文4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述中的“传统”与“西方”——一个回顾性的分析

“大独必群”何以必要?——《明独》篇发微

历史国情与制度设计——《代议然否论》再解读

一、历史与制度

二、国情与制度

三、好制度的标准

四、结语

大一统国家的存续之道——《秦政记》的政治文化意涵

一、撰写背景

二、“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

三、“虽独制,必以持法为齐”

四、余论

莅民理政之要——《五朝法律索隐》的政治思想史解读

一、法律改革的名实之辨

二、以保障平民为旨归

三、抑制资本的力量

四、余论

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认同——章太炎的“历史民族”论再检视

一、“历史民族”的产生背景与具体内涵

二、“历史民族”与“文化民族”之辨

三、章太炎“历史民族”论式的分析框架在民国学界的延续

四、余论

风俗良莠与政治兴衰——《思乡原》的思想史解析

一、乡愿、狂狷与诚伪之辨

二、乡愿与良政

三、程朱理学与乡愿

四、结语

清末民初章太炎对王学评析之再检视

一、以现代科学衡准王学弊病

二、从革命视角论“致良知”之限度

三、王学与“政治成熟”的形塑

结语

章太炎对民初政局的批评及其内在困境

一、担忧新政权能否巩固国权

二、质疑民初议会能否真正代表民意

三、内在困境

四、结语

时势变迁下的历史反思——论章太炎的辛亥记忆

一、民初政争与革命者名实之辨

二、关于革命参与者的辨析

三、传统视域下对革命理论的反思

四、结语

附录:近代中国自我理解与世界认知的实相和幻象——《万国竞争》书后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路径与得失

后记

探索“良政”:章太炎思想论集是202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锐。

得书感谢您对《探索“良政”:章太炎思想论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良良的申城之旅(良良的世界系列) 电子书
本书是“良良的世界”书系的第四本,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展现了良渚王国的统一盛景。
良良的苏南之旅(良良的世界系列) 电子书
“良良的世界”书系之一,揭开了江苏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冰山一角。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时代,已经形成以象征神权的玉琮、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以及玉璧、玉头饰等为载体,用以标志身份和等级的用玉体系。成组玉礼器体现的礼制,开启了中华文明“器以藏礼”的传统。本书通过对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良渚用玉的典型性、玉器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是土筑文明、水利文明、稻作文明,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史、格局与功能分区、营建工艺与工程、考古历程与最新进展,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揭示了良渚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西方文明探源:希腊罗马专题论集 电子书
本书以希腊罗马文明的主题,探讨西方文明的发展和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