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精)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中国”既非自古就有、永恒不变,也非某些人所称只是中国人的“想象共同体”,早期中国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了解这个过程,才有可能洞察其中的真实。本书全面梳理商代晚期以前的考古和文献资料,使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早期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海量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观点,认为早期中国是有中心有主体的超稳定的多元一体结构,有着以农为本、稳定内敛、整体思维、祖先崇拜等基本特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连续发展过程,是秦汉以后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基础。

作者简介

  韩建业,甘肃通渭人,1967年出生。198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1985年到通渭县苟川学校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任教职,1996至2000年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职攻读并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北京先秦考古》《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走近五帝时代》《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先秦考古研究:聚落形态、人地关系与早期中国》《原史中国——韩建业自选集》等,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等。

章节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文化上和政治意义上的中国

二、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三、本书目的

四、研究和写作思路

第二章 早期中国之前的中国

一、早期中国人种和文化上的古老基础

1.人类演化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

2.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小结

二、五大文化系统

1.陶器和农业的最早出现

2.五大文化系统的形成

3.新石器文化区之外的文化

4.小结

三、早期中国的萌芽

1.两大河流域文化的首度崛起

2.碰撞与交融

3.三大文化系统的初步形成

4.新石器文化区之外的文化

5.小结

四、三大文化系统

1.黄河流域文化区

2.长江中下游一华南文化区

3.东北文化区

4.三大文化系统的形成和各文化系统间的文化交流

5.小结

第三章 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的形成

一、核心文化的蓬勃发展

1.仰韶文化东庄类型

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二、仰韶文化的“庙底沟化”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2.向北方地区的扩张

3.对河南中南部和鄂北的影响

4.对太行山以东的影响

三、红山文化的新阶段

四、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趋同

1.大汶口文化的形成

2.“崧泽化”过程

3.大溪文化的变革

五、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文化

六、庙底沟时代的三层次结构文化共同体

1.三层次结构文化共同体

2.庙底沟时代的文化交流

七、小结

第四章 早期中国的古国时代

一、仰韶后期:分化与整合

(一)以黄河上中游为主体

1.晋南豫西地区文化的相对衰落

2.关中地区文化的稳定发展

3.北方地区的文化变异

4.河南中南部的文化变异

5.太行山以东地区文化的崛起

6.西部地区文化的变异和拓展

7.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兴起

8.青藏高原的卡若文化

(二)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

1.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强大与扩张

2.长江下游文化的极度强盛和扩张

3.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三)东北南部和西部

1.红山文化和哈民忙哈文化

2.雪山一期文化、南宝力皋吐文化、小珠山中层文化、偏堡子文化

(四)早期中国外缘区文化

(五)仰韶后期的文化交流

1.仰韶三期的文化交流

2.仰韶四期的文化交流

3.马家窑文化的西向拓展与“彩陶之路”

(六)小结

二、龙山时代:从万国林立到中原中心

(一)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

1.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兴起

2.中原龙山文化亚系统的形成

3.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与肖家屋脊文化

4.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和中坝文化

5.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文化

(二)黄河上游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1.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期

2.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期

(三)东北西部和南部文化

(四)华南地区文化

(五)云南的新光文化

(六)早期中国外缘区文化

(七)龙山时代的文化交流

(八)小结

第五章 早期中国的王国时代

一、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大部地区

1.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

2.中原及周边地区的二里冈文化

3.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

4.黄淮和长江下游地区文化

5.北方地区的朱开沟文化

6.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高台山文化

二、黄河上游至新疆东部

三、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文化

四、华南地区文化

五、早期中国外缘区文化

六、二里头一二里冈时代的文化交流

七、小结

第六章 早期中国与古史传说

一、炎黄时期

1.炎黄族系及其文化

2.蚩尤族系及其文化

3.少昊族系及其文化

4.涿鹿之战在考古学上的反映

5.黄帝时代与早期中国

二、颛顼、帝喾时期

1.颛顼帝喾族系及其文化

2.颛顼共工势同水火

3.祝融南迁与苗蛮中兴

4.绝地天通与文明起源

三、尧、舜时期

1.唐伐西夏与陶唐氏文化

2.有虞氏的强大与扩张

3.先夏文化

四、夏代

1.稷放丹朱与早期先周文化

2.禹征三苗与早期夏文化

3.少康中兴与中晚期夏文化

4.先商文化

5.九州五服与早期中国

五、商代早期

1.汤武革命与早商文化

2.早商的王畿四至与早期中国

六、小结

第七章 早期中国的地理环境基础

一、早期中国的地理环境基础

1.相对独立、广大多样的地理环境

2.两大河流域和两大农业体系

3.中原:天下之中

二、环境演变与文化变迁

1.中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状况

2.早期中国之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3.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

4.古国时代早期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5.王国时代早期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三、小结

第八章结语

后记

Abstract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精)是202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韩建业。

得书感谢您对《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本土化.京师影视学术书系;京师影视学派系列丛书 电子书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埃及四千年珍宝 电子书
1.埃及四千年文明图鉴,古埃及文化的视觉盛宴 ·了解金字塔如何从传奇建筑师伊姆霍特普的阶梯式金字塔发展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了解古埃及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例如纳尔迈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他们统一国家并扩大疆界,建立起辉煌的埃及帝国。 ·了解古埃及的女性王室成员:“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至上权力,奈菲尔塔利的宏伟陵墓,以及“埃及艳后”的神秘死亡。 ·了解古埃及令人称奇的金银宝藏:赛特哈索尔尤内特公主的精美首饰,少年国王图坦卡蒙的稀世珍宝,以及传奇之城塔尼斯的统治者普苏森尼斯的惊人财富。 2.作者权威,具备专业学历背景 本书作者为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从2012年起任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主管。他定期在杂志上发表关于埃及考古和历史的文章。著有《阿布辛拜尔和努比亚寺庙》(2019年)、《古埃及珠宝》(2020)等。 3.装帧精致,印刷精美,阅读体验好 大16开本设计,精装,采用特种纸张印刷,展示古埃及文明艺术之美。 4.亚马逊4.7星推荐 该书英文版上市后,在亚马逊网站评分为4.7,获得《亲爱精神》杂志、旅行网站、专业书评人、教育从业者的认可和推荐。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电子书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工作实务   群众文艺创作手册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案例选编   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聊聊酱酒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关于酱酒的普及类图书。本书的作者是茅台镇一位从事20多年酱酒研究和酒文化宣传的知名人士,他分成几个章节给读者讲述酱酒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情况、酱酒工艺、酱酒文化、酱酒品牌推广、酱酒营销方式以及酱酒的品评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等。本书整体内容比较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