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诗无达诂”为纲领,从解释学的角度,系统梳理和分析中国诗学中多元阐释的思想和特点。
内容简介
博士上编分析跟多元解释形成的四个前提条件,即文本、读者、哲学、美学的规定性;中编辨析“诗无达诂”命题形成过程,下编总结有关多元解释的三大特征即审美主义、神秘主义、体验主义。
全书史料坚实丰富,逻辑严密有力。
作者简介
作者李有光,汉语言文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文化概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引论 中国经学解释学与诗学解释学基本解释祈向之比较
一、 中西解释学意义观和理解观的异质同构
二、 中国经学解释学的基本解释取向——原意观
三、 中国诗学解释学的基本解释取向——多元论
四、 中国诗学多元解释话语的纲领和代表——诗无达诂
上篇 中国诗学“诗无达诂”多元解释取向的必然性研究
第一章 文本的规定性
第二章 读者的规定性
第三章 哲学的规定性
第四章 美学的规定性
上篇部分小结
中篇 “诗无达诂”及其前理解史与效果历史研究
第五章 “《诗》无达诂”在西汉的历史性出场
第六章 “《诗》无达诂”的溯源——“《诗》无达诂”的前理解史
第七章 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诗》无达诂”的效果历史
中篇部分小结
下篇 中国诗学多元理解与阐释的民族特征研究
第八章 中国诗学审美主义多元解释特征
第九章 中国诗学神秘主义多元解释特征
第十章 中国诗学体验主义多元解释特征
下篇部分小结
结语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构建与“诗无达诂”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内容已经发表的论文目录辑览
后记
中国诗学多元解释思想研究是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有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诗学多元解释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