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商务印书馆在1902-1932年间的出版活动与中国文化转型的互动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在晚清以来由帝国主义殖民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文化危机背景下,研究商务印书馆这一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出版巨擘的崛起过程,在“媒介变革”“知识生产”与“文化转型”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格局中,讨论商务1902年至1932年间在西学译介、古籍整理、文学期刊运作、国文教科书编制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多种面向,分析其在深度参与中国文化/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所汲取的资源以及所探寻到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把握作为后发现代性国家的中国“现代”转型的独特性。

作者简介

作者董丽敏,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传播媒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出版专著有《性别、语境与书写的政治》《想像现代性:革新时期的研究》和《洪深:激流中的呐喊》。在《文学评论》、Differenc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塑造新型国民

导论 危机语境中的知识、媒介与文化转型

第一编 “现代”文化生产中的“翻译”

第一章 文化版图的拓展: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国的翻译出版

第一节 从边缘到中心:晚清中国翻译政治的形成

第二节 作为言语的翻译: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缘起

第三节 介入文化: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定位的形成

第二章 早期商务印书馆译者群的形成

第一节 选择译业:近代文人群体的一种转型

第二节 翻译与出版的结合:传播维度的考察

第三节 译者与商务的际会:“知识共同体”的视角

第三章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政治”

第一节 挑战与回应:商务翻译出版策略的调整

第二节 激进与保守之间

第三节 何种“知识”,怎样传播?

第二编 另类的“现代”追求

第一章 危机与转型:近现代中国古籍辑印的缘起

第一节 帝国主义殖民危机下的古籍整理

第二节 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中的古籍整理

第三节 出版技术变革进程中的古籍整理

第二章 文化权力的博弈:近现代商务印书馆古籍整理概况

第一节 从“为古书续命”到普及传统

第二节 考文献而爱旧邦

第三节 知新温故:商务编辑群介入古籍的多元追求

第三章 商务印书馆古籍整理的多种面向

第一节 从涵芬楼到东方图书馆:传承地整理

第二节 《四部丛刊》:自在地整理

第三节 《学生国学丛书》:转化地整理

第三编 “新文学”/“新文化”想象的多元图景

第一章 从“小说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发明”小说与近代文学观念的重构

第二节 潮流内外:商务印书馆与晚清文学新媒介的崛起

第三节 新旧之间:商务印书馆的文学者群落

第二章 悖论与张力:商务印书馆文学期刊的多种面貌

第一节 “开导社会”下的文学改良

第二节 走向“启蒙”及其限度

第三节 重返“通俗”:变通与困境

第三章 多种力量博弈场域中的“现代”文学转型

第一节 “不适宜”:《小说月报》革新的缘由

第二节 从“半革新”到“革新”:《小说月报》的转型过程

第三节 “拼合”的“现代性”:对《小说月报》革新的一种解读

第四编 新文化创制的“下沉”途径

第一章 开风气之先:商务印书馆与近现代教科书的编印

第一节 扶助教育:商务与新式教科书的兴起

第二节 在商言商:商务教科书的商业运作

第三节 庙堂之下:商务教科书的发行渠道

第二章 想象“新国民”:以三代小学国文教科书为中心

第一节 《最新国文教科书》:发现“儿童”

第二节 《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形塑“国民”

第三节 《复兴国语教科书》:爱国意识与健全公民

第三章 “新国民”的养成:从“国文”到“国语”

第一节 “国语”的生产:在普及的维度下

第二节 “白话”的政治:历时性的考察

第三节 语言形式更迭的背后:文化自信何以成为问题

结语

参考书目

一、报刊资料

二、论文

三、著作

后记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董丽敏。

得书感谢您对《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在日本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和价值,以传播和影响为基本脉络,在日本汉学、中国学的学术视野中,将比较文化研究和变异学作为基本方法和理论,以人员交往和书籍传播作为基础,分别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和材料,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文化根植于日本的点滴进行活泼而生动的解读和分析,对于理解当下世界种种文化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电子书
从新政、立宪和革命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审视清末民初的政治转型。
唐宋社会转型与中原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5年河南省历史学年会暨魏晋文化研究”会议中“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论文合集之一,时段集中于“唐宋变革期”即唐中期以后至宋辽金元时代,大部分论文皆为某一侧面的个案研究,有些论文针对的就是日本学者率先提出的“唐宋变革假说”予以论述,在这些研究中,中原文化是一个特别的考察的对象,这也就从整体上对“唐宋变革论”有一个新的研究。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电子书
本书以35个专题为纲,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宗教、学术、艺术及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展示和分析,梳理了自上古至近代文化发展演进的整体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