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修订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全书论证了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理论、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详尽地阐述了他们所谈到的几乎所有涉及人类传播的各种现象和形态,诸如思维、语言、文字、印刷术、宗教、文艺、宣传、新闻、报刊等等。还论证了他们关于传播与法、传播心理、工人政党内部的精神交往、人类传播历经的三个发展形态等等观点。第2段作者写作此书历时十年,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做了名目索引约1万条、卡片3000张和一本提要笔记。书中介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传播观点,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对于开阔思想很有教益。

作者简介

作者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舆论学。出版独著、第壹署名著作和独编著51本。发表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怀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环境——《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获奖感言

绪章 “我们的交往!”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交往观

一、精神交往与物质活动

二、处于“力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交往

三、“需要的体系”与精神交往

四、交往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性

五、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精神交往

第二章 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一、民族交往

二、世界交往

第三章 人的本质与精神交往

一、人的自然本质与精神交往

二、人的社会本质与精神交往

三、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四、“需要的人的本性”与交往

第四章 交往媒介——语言

一、语言的产生

二、语言与思维同轨迹

三、作为人类群标志的语言

四、语言的分化与融合

五、现代文明语言的形成

第五章 交往媒介——文字和印刷术

一、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二、文字的演进

三、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四、文字交往的局限

第六章 交往革命

一、交往革命的进程

二、交往革命与文明的传播

三、用时间消灭空间

四、对信息时代的预见

第七章 交往形态——宗教

一、宗教交往的特征

二、人为宗教传播的条件

三、宗教宣传

第八章 交往形态——文艺

一、文艺的交往特征

二、物质生产发展同文艺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创作方法和文艺批评

四、“世界文学”

第九章 交往形态——舆论

一、舆论的历史演进

二、现代舆论的特点

三、舆论的力量

四、对舆论的社会控制

五、报刊与舆论

第十章 交往形态——宣传

一、宣传的内涵和意义

二、宣传的理论“支柱”和物质基础

三、宣传者和宣传媒介

四、宣传对象

五、宣传方式和宣传效益

六、“灌输”

第十一章 交往形态——新闻

一、事实与新闻的产生

二、作为新闻载体的报纸

三、新闻的社会作用

四、新闻时效

五、有机的报纸运动

第十二章 交往媒介——报刊

一、报与刊,报刊的种类和职能

二、报刊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三、报刊与政治

四、有产阶级报刊和工人运动

五、“一般的公正”和客观报道

六、报刊的监督职责

七、报刊经营

八、关于“报刊的内在规律”

第十三章 交往政策

一、书报检查

二、知识税及保证金

三、表现自由观念与商品经济

四、19世纪表现自由史论

五、表现自由与工人运动

六、交往政策与法

七、几项具体的交往法律、惯例

第十四章 交往心理

一、外部环境与交往心理

二、交往中的认同心理

三、交往的心理障碍

四、交往中“注意”的形成

五、流 言

第十五章 工人的精神交往

一、大工业与工人的精神发展

二、工人精神交往的历史形态及特征

三、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四、巴黎公社的精神交往

五、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精神交往

第十六章 交往的三种社会形态

一、交往的人的依赖形态

二、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

三、交往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形态

参考文献

陈力丹和他的《精神交往论》

为文像个秀才 为人却极为普通

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来研究

他默默地跋涉在理论原野上

陈力丹《精神交往论》的第三个版本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力丹。

得书感谢您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电子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力作,阐发了马克思辩证法对于解决当代哲学内在矛盾、推动哲学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
儒家义利观逻辑演变的唯物史观阐析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论述了儒家义利观的四次演变即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至明中叶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儒家义利观贯穿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明清等发展阶段,其中先秦和宋明时期是“义利之辨”的论辩高峰。
工匠精神理论与实践教程 电子书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两部分,共八章,内容包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工匠精神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借鉴、工匠精神的历史与发展、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培育路径、工匠精神与职业法律保障、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规范、工匠精神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匠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
儿童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电子书
本书分“儿童分析技术”“早期焦虑情境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两部分,内容包括:儿童分析的心理学基础、儿童神经症、强迫症与早期超我的关系、早期焦虑情境对男孩性发展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