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语用能力研究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提高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理论思考与实证调查相结合。

内容简介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是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二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已成我国外语界的重要理论和现实关切。但现有语用能力研究,实证考察有余,理论思考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与框架性规划。有鉴于此,本书以语用能力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思辨法、问卷法、实验法、语料库法等方法,在阐明语用能力研究在整个语用学研究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从语用能力的分析框架、语用失误的时代性解读、性格和语法等因素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话语标记语和语体特征习得情况等维度,考察我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问题。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自序

前言

第1章 导言

1.1 语用学的缘起

1.2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流派

1.3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分支

1.4 语用能力在语用学研究中的地位

1.5 本书的架构

第2章 国际语用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1 引言

2.2 发文情况分析

2.2.1 总发文量情况

2.2.2 作者发文量情况

2.2.3 机构发文量情况

2.2.4 国家发文量情况

2.3 被引情况分析

2.3.1 作者共被引情况

2.3.2 文献共被引情况

2.3.3 刊物共被引情况

2.4 学派研究的聚类分析

2.5 语用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6 结论以及对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启示

第3章 国内语用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3.1 引言

3.2 年度与刊物发文情况分析

3.2.1 年度发文情况分析

3.2.2 刊物发文情况分析

3.3 作者与单位发文情况分析

3.3.1 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3.3.2 单位发文情况分析

3.4 议题分析

3.4.1 主要研究议题分析

3.4.2 议题突增情况分析

3.5 结语

第4章 语用能力分析框架述评

4.1 引言

4.2 语用能力分析框架描述

4.2.1 Thomas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分类

4.2.2 Bachman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分类

4.2.3 Jung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分类

4.2.4 陈新仁对语用能力的界定与分类

4.3 语用能力分析框架评析

4.3.1 陈新仁构建的语用能力分析框架的优势

4.3.2 陈新仁构建的语用能力分析框架尚需解决的问题

4.4 结语

第5章 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新解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

5.2.1 语用失误研究

5.2.2 英语通用语的语用学研究

5.3 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新解

5.3.1 语用失误的重新界定

5.3.2 英语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失误的主要类型

5.4 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教学

5.5 结语

第6章 国内外语用能力研究特点与趋势对比分析

6.1 导言

6.2 发文情况分析

6.2.1 年度发文情况

6.2.2 作者发文情况

6.2.3 机构发文情况

6.2.4 主题发文情况分析

6.3 引文情况分析

6.3.1 作者被引

6.3.2 刊物或书籍被引

6.3.3 文献被引

6.4 结语与展望

第7章 二语课堂语用知识输入与语用能力发展关系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背景

7.3 研究方法

7.3.1 研究问题

7.3.2 研究对象

7.3.3 研究工具

7.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7.4 二语课堂语用知识输入与语用能力发展的关系

7.4.1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用知识输入与语用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7.4.2 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与语用知识输入的异同

7.5 结语

第8章 二语学习者语法和语用意识程度与能力水平研究

8.1 引言

8.2 研究背景

8.3 研究设计

8.3.1 研究对象

8.3.2 研究工具

8.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8.4 二语学习者语法、语用意识程度与能力水平

8.4.1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总体习得情况

8.4.2 不同语言水平组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8.4.3 相关性分析

8.5 结语

第9章 二语学习者性格与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关系研究

9.1 引言

9.2 研究背景

9.2.1 性格类型与外语学习

9.2.2 性格类型与语用能力

9.2.3 性格类型与语法、语用意识程度

9.3 研究方法

9.3.1 研究问题

9.3.2 研究对象

9.3.3 研究工具

9.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9.4 二语学习者性格与语法、语用意识程度及其能力的关系

9.4.1 性格与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程度

9.4.2 性格与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

9.5 结语

第10章 二语学习者习得话语标记语well语用功能研究

10.1 引言

10.2 研究背景

10.2.1 理论研究

10.2.2 实证研究

10.3 研究方法

10.3.1 研究问题

10.3.2 研究材料

10.3.3 研究工具

10.3.4 研究对象

10.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10.4 二语学习者习得话语标记语well语用功能情况

10.4.1 话语标记语well的总体使用情况

10.4.2 话语标记语well各语用功能的使用情况

10.4.3 话语标记语well各语用功能的理解情况

10.5 结语

第11章 二语学习者逻辑联系语习得研究

11.1 引言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方法

11.3.1 研究问题

11.3.2 研究对象

11.3.3 研究工具

11.3.4 研究步骤及数据收集

11.4 二语学习者习得逻辑联系语情况

11.4.1 逻辑联系语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情况

11.4.2 英语水平与逻辑联系语理解之间的关系

11.4.3 错误类型具体分析

11.5 结语

第12章 二语学习者语体特征习得研究

12.1 引言

12.2 研究背景

12.3 研究方法

12.3.1 研究问题

12.3.2 研究语料

12.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2.4 二语学习者习得语体特征情况

12.4.1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中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

12.4.2 英语本族语者口笔语中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

12.4.3 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使用上的差异

12.5 结语

第13章 二语学术语用能力研究

13.1 引言

13.2 研究背景

13.2.1 学术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13.2.2 学术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语境

13.3 研究框架

13.3.1 团体代表者

13.3.2 内容指引者

13.3.3 论文构建者

13.3.4 研究过程重述者

13.3.5 观点持有者

13.3.6 观点发起者

13.4 研究方法

13.4.1 研究问题

13.4.2 研究语料

13.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3.5 二语学术语用能力习得情况

13.5.1 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13.5.2 第一人称代词构建的身份情况

13.5.3 构建不同作者身份时的第一人称代词选择情况

13.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民。

得书感谢您对《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 电子书
本书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讨了翻译能力的培养与翻译方向的关系。第三章回顾了中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中有关翻译能力的探讨,重点介绍了当代中西方学者构建的各种翻译能力模式。第四章尝试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国学习者的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提出了汉译英翻译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包括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的文化能力)和查询资料的
职业汉语能力与素养(第二版) 电子书
沿用《职业汉语能力与素养》(ISBN978-7-5429-4763-5/H)原有的框架体例,以语文应用能力为分类标准,整合五个模块: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实用文阅读技能训练、实用文写作技能训练、逻辑基础能力训练、人文素养与职场人生。原内容适用专科学生,在此基础上,增加近两年关于口语交际、实用文读写的最新研究理论;强化训练部分增加个人脱口秀技能训练、电商平台口语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文案读写训练、自媒体文案
现代汉语语篇关联成分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对现代汉语语篇关联成分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区域经济社会治理能力研究 电子书
两个相邻的地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有声有色,蒸蒸日上;另一个地区则是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为什么?具体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两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治理能力差异是关键。
地方公务员能力框架与能力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国家公务员九项能力框架和项目组调研的基础上,细分、构建了H省地方公务员的通用能力框架和能力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