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将政治社会化这一核心概念放置在人的关系性存在与人类社会的政治性存在展开分析,并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放置在道德主体的形塑与政治共同体的构建关系上进行分析,以期论证公民道德既是民族民主国家的需要,也是正义、自由的公民社会的需要。
其次对中国高等教育中“公民”的缺席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高等教育缺乏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路径,缺少对公民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道德教育”的重视。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必须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政治社会化取向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既具有公民教育的本体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是高校德育范式的必然转变。
而这种范式变化的基本教育立场是尊重大学生作为人的道德主体地位,并以人具有对道德价值的理性追求为人性假设。
基于此,将本研究的意义定位为是对政治社会化与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这两种研究进路在分疏中的合流,而这种合流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让政治社会化永恒的价值追求指向“造就公民”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如何体现将“政治社会化”嵌入到高校公民教育中以实现“追寻美德”这一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
作者金家新,1974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意识形态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国家公派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访问学者(2018.03——2019.03)。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高等教育的道德使命:大众化阶段教育本质的再思考
(二)“公民”的缺位: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背离
(三)政治社会化的缺席:高校公民道德教育中“无超越”现象检视
(四)朝向公民教育:“失德”的中国高等教育突围之思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价值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大学生
(二) 政治社会化
(三) 公民道德教育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重点
(二) 难点
(三)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六、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政治社会化研究
(二)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第一章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理性 追求与道德担当
第一节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逻辑起点与现代担当
一、人的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取向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逻辑起点
二、从大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看高等教育的本质
三、以人为本:高等教育“造就公民”的现代担当
第二节 直面“四化”的公民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道德追求
一、现代化过程中公民的道德性追求
二、全球化过程中基于民族共同体追求的世界公民教育
三、多元化社会中面向价值冲突与融合的公民道德教育
四、信息化社会中基于网络在场的公民道德教育
第三节 直面“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期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
一、面向“市场经济”的象牙塔: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理性坚守
二、政治社会化取向:中国当前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应然维度
三、现实的课题:基于实效性需求的高校德育范式转型
第二章 大学生公民政治与道德素质 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标、意义与设计
一、调查目标和意义
二、调查设计
第二节 抽样的主要程序及方法
一、抽样的主要程序及方法
二、样本的总体情况
三、问卷编制概况
四、研究变量及其测量维度
第三节 调查量表及数据的信度、效度及数据信息的分析方法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问卷量表数据分析的主要统计方法
第四节 大学生政治与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民族—国家认同感调查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能力现状调查
第三章 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回望与审思
第一节 艰难的探索:从“臣民道德教育”到“公民道德教育”
一、萌芽之中的中国公民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思潮
二、近代公民道德教育在我国的发端与发展
三、现代意义的公民概念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践的时间分段与基本特征
一、1949—1979年的“政治本位的革命伦理时期”
二、1979—2000年的“经济本位的现代转型时期”
三、2000年之后的“以人为本的理性探索时期”
第四章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国外高校公民 道德教育考察
第一节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代表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一、美国精神: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在多元文化中的不懈坚持
二、面对挑战:注重整体一致性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三、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朝向品格教育的转向
四、公民宗教——政治社会化取向美国精神的另一种教育形式
五、新时期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第二节 作为现代公民教育肇始国的法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考察
一、法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概况
二、法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模式及其政治社会化取向
第三节 作为当代经历社会深刻转型代表的俄罗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一、苏维埃高校道德教育体系崩溃后的重新探索
二、俄罗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政治社会化取向
第四节 坚持“和魂洋才”的日本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一、儒学、佛学的传承与变异对日本传统道德教育的深刻影响
二、国家主义为导向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三、国家主义的发展及对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视
四、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取向
五、民主化改革后日本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第五节 经历政治化社会到理性政治社会化的德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一、“二战”前德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中泛政治化的帝国主义、沙文主义倾向与结果
二、“二战”后艰难而坚决的公民道德教育改造与发展
三、政治社会化:“二战”后理性追求的德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四、德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五章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公民 道德教育体系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人”的向度
第二节 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及教育因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因素分析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策略探源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二、基本原则厘定
三、具体策略与路径探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后记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金家新。
得书感谢您对《政治社会化取向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