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

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一位一线、资深金融从业者、监管者的亲历视角,如实记录了对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中一系列重要时期、重大时点、若干重大问题及其政策形成过程的观察、思考和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部分,总论篇:资本市场基本属性和基础制度;发行制度篇: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质量篇:以透明度为核心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多层次资本市场篇:完善功能适度竞争错位发展;投资银行篇:着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银行投资体系;高水平开放篇:加快建设国际化资本市场的主场;河南辖区实践篇: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

作者刘青松,江苏淮阴人,长期从事金融及资本市场监管工作。1993年3月起,先后在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在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中信集团)从事金融租赁、实业投资,在证监会从事A股、H股、红筹股的发行上市审核和监管工作,参与中概股VIE结构及其监管制度的研究创设,在香港交易所负责证券发行上市审核与监管,在天津参与滨海新区综合金融改革试验方案的研究设计并主持规划、设计、筹建天津柜台交易市场(OTC);2011年2月回归中国证监会,先后从事资本市场一线监管,参与注册制改革及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研判、中美金融冲突应对等重大问题研究。

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天普大学法律硕士(LL.M)学位。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金融法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 新时代需要高质量资本市场体系

一、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三、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四、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和发展高质量的资本市场体系

序言 回归市场本源 完善基础制度

一、结缘中国资本市场

二、资本市场基本逻辑和原则

三、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自序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

一、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二、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立”于什么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坚守什么

前言

第一章·总论篇 资本市场基本属性和基础制度

第一节 当前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处理好三大属性之间的关系

一、资本市场与三大属性

二、三大属性的发展与现状

三、三大属性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构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关于证券市场基础制度的结构及其参与者功能

二、关于投资者信心

三、关于发行人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四、改革发行体制,建立标准明确、程序透明、“以实质性审核为基础、充分披露为手段”的发行审核制度

五、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

第三节 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必须认清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关键在于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节 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下金融体系的选择

一、金融去杠杆是2018年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课题

二、去杠杆的过程和现状

三、金融去杠杆的几点思考

第五节 美国次债危机观察和启示

一、次债危机形成过程

二、标志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和主张走入死胡同

三、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启示

第六节 合理的监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

一、监管是金融市场的守护人

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监管

三、坚持差异化监管

四、有效发挥监管的作用

第二章·发行制度篇 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

第二节 建立有管理的市场化发行定价制度

一、询价制度没有确立负责任的买方约束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制度需要多管齐下配套改革

三、实行有管理的发行定价制度有利于股市尽快回归健康向上的发展轨道

第三节 向注册制转型背景下IPO辅导验收制度何去何从

一、IPO辅导验收制度的演变及现状

二、河南证监局IPO辅导验收工作的具体做法

三、关于向注册制转型背景下辅导验收制度和发行审核制度的思考

第四节 我国注册制发行体制“新常态”

一、注册制的内涵和性质

二、美国如何监管IPO定价:“20%安全港”规则

三、推进渐进式注册制改革

四、我国注册制发行体制“新常态”的七个特征

第五节 抓紧做好注册制改革的过渡期安排

第六节 完善科创板发行人救济机制

第三章·上市公司质量篇 以透明度为核心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第一节 全面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

一、透明度建设在资本市场运行发展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二、上市公司透明度有关的监管要求

三、上市公司透明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四、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

第二节 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抓手深化国企改革

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二、河南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建议

第三节 谨防上市公司资金大面积脱实向虚

第四节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一、旅游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三、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

四、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五、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河南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第五节 适时引入托宾税 应对短期资本流入

一、国际资本流动投机性越来越明显,迫切要求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动性

二、征收托宾税的国际经验

三、我国适时征收托宾税的政策安排分析

第四章·多层次资本市场篇 完善功能适度竞争错位发展

第一节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逻辑结构和总体思路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逻辑和结构

二、各类证券交易场野蛮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制度性供给短缺

三、我国场外市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模式

第二节 我们需要建设怎样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一、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要发挥“五个平台”的作用

二、股权交易中心是价值驱动型市场

三、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前景广阔

第三节 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状况的总体情况

二、要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性错配风险

三、近期工作重点是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

四、加快建立规模可控规范透明的地方债务制度

第四节 设立“政府支持机构”规范地方政府性融资行为

一、地方政府性融资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服务

二、我国地方政府发行规范的地方债或市政债还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

三、平台公司融资模式不可持续

四、设立“政府支持机构”促进地方政府性融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案及其评价

一、为新兴成长型公司重开资本市场

二、为创造就业者提供融资渠道

三、众筹(Crowd Funding)

四、小公司融资

五、私人公司的弹性与成长

六、资本扩张

第六节 欧盟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及启示

一、欧盟证券市场整合过程

二、欧盟证券市场法律制度

三、主要证券市场层级结构和交易制度安排

四、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投资银行篇 着力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投资银行体系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是国家战略

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投资银行国家队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三、国际主要投资银行的经验和借鉴

四、建设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五、深化监管改革,着力培育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

六、加大政策扶持,着力培育国际竞争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国家队忠诚可靠

第二节 打造一流证券公司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证券公司的本源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机理

二、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迫切需要发达资本市场和一流证券公司

四、如何将中原证券打造成一流的证券公司,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三节 利用好香港市场 建设国际一流投资银行

第四节 建设“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推动证券经营分支机构转型创新发展

一、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需要机构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一站式”模式是辖区创新发展的实践选择

三、全力推进辖区机构转型创新发展

第五节 着力资本市场能力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一、综合施策,大力推进投资银行国家队建设

二、优先考虑推进资本市场对沿线国家的开放,设立“丝路国家板”

三、香港市场应在为东盟国家、环南中国海国家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四、以投资者保护为核心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完善法规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五、设立“资本市场服务丝路发展基金”

六、要加强对沿线国家深入系统长期的跟踪研究

七、设立“资本市场‘一带一路’人员培训交流合作基金”

八、加强沿线国家资本市场双边和多边监管合作协调

第六章·高水平开放篇 加快建设国际化资本市场的主场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交易所联网交易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

一、我国资本市场国家化的机遇和路径选择

二、交易所联网交易是香港内地交易所合作的可行模式

三、香港内地交易所联网交易合作模式运行基本框架

四、进一步推动香港内地交易所联网交易

第二节 深化QFII制度市场化改革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一、QFII制度是一项有限制的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二、我国2002年正式引进QFII制度,与亚洲地区其他几个主要新兴投资市场相比较,时间最晚、限制条件最严格

三、对QFII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扩大规模、加强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QFII企业数从目前的145家提高到1500家,QFII实际投资规模由现在的245.5亿美元增加到3000亿美元

第三节 H股:建立更紧密的制度安排

一、H股制度是双赢的安排

二、H股形式更值得信赖

三、H股制度的缺陷:效率损失及原因

四、H股制度创新:建立更紧密的制度安排

第四节 从德纽交易所并购看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挑战

一、德意志和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并购情况介绍

二、跨国交易所并购再掀高潮标志全球金融版图重构

三、德纽交易所并购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启示

第五节 深化中欧合作 合力应对“特朗普冲击”

一、欧洲经济运行稳健,增速有所放缓但不是衰退

二、受流动性推升和经济韧性支持,2019年欧洲金融市场“股债”齐涨,但长期来看,仍存在结构性失衡与市场分割问题

三、不断整合中的欧洲资本市场,以实现资本市场联盟、金融一体化为目标

四、通过制度改革与稳健投资,“双轮驱动”促进欧洲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发展

五、启示与建议

第六节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迫切需要统一规范“证券”概念

一、当前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最大风险是法治风险

二、“证券”概念的模糊狭窄是我国资管乱象的法理根源

三、借鉴国际市场关于“证券”立法的最佳实践

四、统一规范证券概念的具体建议

第七章·河南辖区实践篇 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恪守诚信公约 提高诚信水平

一、诚信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二、坚持理性监管

三、市场诚信与理性监管应当形成良性互动

第二节 建设最自由、最开放,最有创新力、最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一、以最少的监管行动保持最自由、最开放的市场环境

二、深入推进市场开放

三、推动金融创新

四、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在河南辖区创新实践

五、抓好合规风控建设

六、切实落实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第三节 着力提升实体经济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一、新常态下河南资本市场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二、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对接和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三、深化监管转型,坚持依法治市,严守风险底线

第四节 构建“大监管、大执法”格局 协力推动河南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一、法治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之锚

二、构建“大监管、大执法”格局

三、《合作意见》是河南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五节 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需要健康的媒体监督

一、河南证监局高度重视媒体监督,及时回应媒体关切

二、“倡议”体现了健康的媒体监督的精神实质

三、全力支持落实“倡议”,共同努力推动河南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第六节 做一个智慧的投资者

一、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二、怎样成为一个智慧的投资者

三、河南证监局全力帮助你成为一个智慧的投资者

第七节 发展是践行“中国梦”的硬道理

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刘庄精神给资本市场带来深刻启发

后记 “十四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展望

一、我国资本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

二、尽快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尽快完善注册制下的发行监管制度和规则体系

四、适时推进行业机构准入监管注册制改革

五、大力建设高标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六、以透明度为核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七、推动更多社会资金合理进入资本市场

八、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资本市场

九、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建设

十、增强风险预警及防范化解处置能力

结语

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是2021年由中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青松。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资本论入门:我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 电子书
深刻解读《资本论》为何是经济停滞时代恢复元气的良药。
马克思的价值: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电子书
本书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的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经典问题阐释与当代发展 电子书
本书在深刻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中国改革伟大实践、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政治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3卷/第3期) 电子书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期是2020年第3期。
政治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3卷/第4期) 电子书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期是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