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文集·第8卷:中西文化与自我

张世英文集·第8卷:中西文化与自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张世英文集第八卷,比较中西两种自我观,为个体性自我的发展和大解放提供哲学阐释。

内容简介

第八卷收《中西文化与自我》一书。作者在此前出版的《哲学导论》和《境界与文化》两书中所倡导的,都是要建立一种超越主客二分式和自我主体性的"新的万物一体"的哲学观。2007年,我国当代心理学家朱滢先生送了作者一本新著《文化与自我》。他在书中用大量社会调查和心理实验证明:当今的中国人,甚至年轻人的自我观,还属于传统的"互倚型自我",是"更依赖于别人的观点",比起西方人的"独立型自我"观来,较少个体自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朱滢的这一论断是科学研究的结论,不是他个人的随感之作。作者大受震动,深感中国传统的"更依赖于别人"的思想根深蒂固,需要在伸张自我、吸纳西方人"独立型自我"观的优点方面,做点"补课"的功夫。

这本《中西文化与自我》意在从对"自我"的主体性与个体性本质的阐释中,从中西两种自我观的比较中,特别是从中华儿女为争取个体性自我的独立自主而奋斗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领会到个体性自我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必然性,领会到中华文化之光辉未来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个体性自我的大解放。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世英,1921年生,武汉市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现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2015年所著《哲学导论》一书获第三届思勉原创奖。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哲学导论》《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等20余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8卷说明

第一篇 “本质”的深层含义

第一章 “本质”的双重含义:从普遍性到个体性

第二章 黑格尔的“实体本质上即是主体”的含义:事物的深层本质在于自我的“主体性”与“个体性”

第二篇 自我的主体性与个体性

第三章 自我的自由本质和创造性

第四章 自我的个体性

第五章 我们—自我—他人

第六章 个体性自我显现的历程:中国与西方

第三篇 中西美学思想与自我

第七章 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

第八章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

第九章 西方现代画派的哲学——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

第十章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哲学思考

第十一章 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

第十二章 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四篇 “东方睡狮”自我觉醒的历程

第十三章 光辉灿烂的童年

第十四章 思想的一元化

第十五章 中华思想文化史上自我的朦胧觉醒

第十六章 自我觉醒历程中的另一番景象:佛教思想的输入

第十七章 从“天理”到“人欲”,从“理学”到“实学”

第十八章 西方的“船坚炮利”对“东方睡狮”的震撼:西学的第二次输入

余论

张世英文集·第8卷:中西文化与自我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世英。

得书感谢您对《张世英文集·第8卷:中西文化与自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舍勒文集: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电子书
本书作者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
成长的哲学课:自我与人生的思考 电子书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设置12个互相关联的主题,展开一段充满智慧的哲学之旅。
拥抱好心情——抑郁心理自我调节 电子书
这是一本注重实操的心灵康复指导书,作者结合30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案例中讲述每一种类型抑郁症的表现、应对策略,帮助患者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抑郁症的自我诊断,得了抑郁症怎么办,以及情绪自我调节,如自我控制自杀冲动、体育锻炼提高情绪、乐观主义战胜抑郁、休闲活动提高情绪、增加社交提高情绪,应对逆境、缓解压力的策略。本书帮你战胜抑郁,为你过上和谐、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指出,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
伦理与文明(第4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伦理学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最新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