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博士论文改编:《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及影响研究》,深入剖析现象、实证调查,提出克服之道。
内容简介
书稿《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是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的。该书稿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角度,对当代中国的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表现和根源、基本主张和错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分析,然后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了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克服这种消极影响的理路。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目录
绪论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
一 社会伦理转型与道德问题
二 成为理论热点的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
三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与实践唯物主义
四 探寻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实践唯物主义分析框架
第一章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表现和根源
第一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社会根源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思想根源
第二章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理论主张及其错误
第一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理论主张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非实在论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道德不可知论
第四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道德价值虚无论
第三章 实践唯物主义对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超越
第一节 道德规范的“非道德性”限度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逻辑思维困境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价值思维困境
第四节 对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逻辑和价值论超越
第四章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的表现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的途径和原因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的特点
第五章 克服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对策
第一节 宏观社会舆论层面: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理性
第二节 中观高等教育层面: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实践
第三节 微观个人发展层面:提升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结论
附录 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建森。
得书感谢您对《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