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增订本。
内容简介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初版于2001年,出版以来,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学术影响延续至今,被认为是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论著。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最重要的特色是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上的“综合融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观点,如小说评点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单一的文学批评、小说评点含“文本改订”“商业传播”“理论建构”三个方面、小说评点有“书商型”“文人型”“综合型”三大类型、小说评点具有“文本价值”“传播价值”和“理论价值”的价值体系,等等,这些观念都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但该书也有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文言小说评点的忽视,而“新编”的修订和增补目的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新编”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白话小说评点研究”,下编“文言小说评点研究”,在框架上解决了旧作《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缺陷。在研究内涵上,上编分“源流”“形态”“类型”和“价值”四个部分对白话小说评点加以详论。下编则从“分期与特点”“格式与形态”“内容与性质”“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评点之异同”四个维度对文言小说评点予以探究。
作者简介
作者谭帆,1959年10月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攻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著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优伶史》《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中国雅俗文学思想论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序一
序二
导论 小说评点研究之检讨
上编 白话小说评点研究
第一章 小说评点的解读
第一节 评点:小说批评的主体形式
第二节 小说评点的独特个性
第三节 小说评点的研究格局
第二章 小说评点之源流
第一节 小说评点之渊源
第二节 小说评点的萌兴
第三节 明末清初小说评点的繁盛
第四节 经典的产生:从金圣叹到张竹坡
第五节 清中叶小说评点之延续
第六节 清后期小说评点的转型
第三章 小说评点之形态
第一节 小说评点形态之演化
第二节 小说评点形态之分解
第四章 小说评点之类型
第一节 小说评点者之构成
第二节 小说评点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 小说评点之价值
第一节 文本价值:小说评点的重要层面
第二节 传播价值:小说评点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理论价值:小说评点的思想建树
第四节 《儒林外史》评点的源流与价值
下编 文言小说评点研究
第一章 文言小说评点的分期及特点
第一节 明万历以前:酝酿萌发期(1573年之前)
第二节 万历至崇祯:成熟兴盛期(1573—1644)
第三节 清初至乾嘉:承袭新变期(1644—1820)
第四节 道光至宣统:守成衰退期(1820—1911)
第二章 文言小说评点的格式与形态
第一节 文言小说评点格式的生成
第二节 文言小说评点的形态特性
第三章 文言小说评点的内容与性质
第一节 资料性评语
第二节 实用性评语
第三节 鉴赏性评语
第四节 三种评语的关联
第四章 文言小说评点与白话小说评点之异同
第一节 相异之处
第二节 相同之处
参考书目
附录一 论海外学界的中国小说评点研究
附录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总目
初版后记
新编后记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新编是202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谭帆。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新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