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

转型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传媒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表现及建议。

内容简介

大众传媒是公共利益实现的必经渠道,而公共利益则是大众传媒社会合法性的支撑,两者互为依靠。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与矛盾冲突的尖锐性,要求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基本取向的传媒体系。本书从体制、话语与实践三个层面考察了中国传媒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表现,并从传媒治理、职业道德和受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总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传媒与公共利益研究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传媒与公共利益研究的现状

一、社会转型研究

二、大众传媒与社会转型研究

三、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研究

第三节 相关的理论视野

一、国家与社会理论

二、协商民主

参考书目

第二章对公共利益的考察与界定

第一节 对公共利益的历史考察

一、“公”与“公共”的来源

二、“利益”的来源

三、公共利益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公共利益的界定

一、各学科中对“公共利益”的定义

二、“公共利益”的特征

三、“公共利益”的界定

第三节 传媒与公共利益的相互支撑

一、新闻媒体与公共利益之间具有天然的血脉联系

二、新闻媒体对公共利益的建构与维护

三、公共利益是大众传媒社会合法性的支撑

参考书目

第三章公共利益视角下的社会转型与传媒转型

第一节 社会转型要求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体制变革

一、中国社会转型及其特征

二、利益分配不公导致社会转型风险

三、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政治与社会体制变革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传媒转型

一、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大众传媒发挥推动作用

二、中国社会转型与传媒转型的相互推动

参考书目

第四章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的传媒功能发挥

第一节“雷达站”的功能发挥

一、告知

二、监督

第二节“减压阀”的功能发挥

一、利益表达的含义与意义

二、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三、真正发挥利益表达的“减压阀”作用

第三节“整合台”的功能发挥

一、利益协商

二、公共参与

参考书目

第五章媒体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际考察

第一节 传媒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进步

一、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体制解放与功能扩张

二、媒体话语方面,专业主义逐渐兴起

三、实践层面的进步

第二节 失衡的三角支撑

一、媒体领域的权力格局:强政治、强市场和弱社会

二、权力与市场双重挤压下的媒体

第三节 媒体服务于公共利益的主要障碍

一、体制限制

二、市场的不利影响

三、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参考书目

第六章 公共利益的制度基石:改善传媒治理

第一节 解放思想,树立传媒治理新观念

一、树立治理观念

二、树立新的稳定观

第二节 传媒治理的改善

一、健全新闻法治

二、变“控负”机制为弹性合作机制

第三节 传媒的社会治理

一、公共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二、社会治理的价值

三、传媒的社会治理

四、传媒社会治理的途径

参考书目

第七章 公共利益的防火墙:职业化的新闻道德建设

第一节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一、职业道德的性质与作用

二、我国新闻业中的道德失范

三、新闻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专业伦理的建设

一、为什么需要专业伦理

二、专业伦理建设的路径

参考书目

结语

参考文献

转型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是2017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必华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转型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老年人危机与家庭秩序:家庭转型中的资源、政治与伦理 电子书
为了回应现代生活,农村老人面临怎样的新压力和危机?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是对我国农村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的一次理论与实践上的回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探源—一般性推论—实然描述—应然认知—实践举措”的层次架构下,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问卷调查和要素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的研究。
城市中国的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电子书
本书以喻家社区中“业委会筹建事件”为个案,分析了多重行动逻辑的内生制约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中的影响。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电子书
《双面人》写的乡村人生史故事是一个村庄的总体历史(并超出了村庄边界而涉及乡镇)。它从1949年一直到21世纪,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种人物,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宗族、宗教等全方位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这种“村庄史”尤其难写。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六十年。
眼动追踪与中文阅读(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论丛) 电子书
本书就研究成果在深化中文眼动阅读模型的建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