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海外华人研究(第六辑)》收录6篇论文和2篇书评,涉及华文教育、华社组织等,具有学术意义。
内容简介
《海外华人研究(第六辑)》为研究海外华人问题的论文集,共收录6篇论文和2篇书评。论文部分既有史实的阐述分析,有关注华文学校、汉语国际教育的现实问题,也有相关概念上的探索等。书评部分介绍的是《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和《华人散居地:一部移民的全球史和社会史》两书。书稿作者来自暨南大学、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内容涉及华文教育、华社组织、华侨华人生存状态、身份认同等,史料丰富、观点独到,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委员会
前言
Preface
单元化教育政策和城市化对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冲击和影响(1991-2018)
一、前言
二、马来西亚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和城市化进程
三、马来西亚华小的新近发展趋向
四、城市化对微型华小的冲击
五、单元化教育政策下的华小增建问题
六、单元化教育政策下的华小迁校问题
七、结语
参考文献
离散法缘:20世纪初至1949年的跨南海佛教联系
一、引言
二、跨南海,下南洋
三、南海佛教网络的建构
四、跨海募集资金
五、弘扬佛法
六、助战,避乱
七、结语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美洲洪门致公堂改堂组党若干问题初探
一、辛亥革命前海外政治流亡者与北美侨社参与祖国政治的肇始
二、美洲洪门致公堂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转变
三、中华革命党时期美洲洪门致公堂与国民党支部的分裂
四、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主党派组党潮与美洲洪门组党酝酿
五、1925年驻美金山中国致公党总部、上海五祖纪念祠开幕典礼两大会议梳理
六、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洲洪门致公堂政治主张的确定
七、总结
日本遗孤子女的社会融入与华人身份认同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目的
三、分析小组的设定与调查数据
四、遗孤子女的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
五、总结
参考文献
超越“软实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以泰国“汉语桥”为例谈汉语的“网络力”
一、语言的国际传播和语言的“网络力”
二、在泰国架设“汉语桥”
三、从“事业”到“桥梁”:培植汉语的“网络力”
散居的意涵及其变迁:东南亚华人的经验
一、散居的三种意涵与东南亚华人
二、早期华商和殖民扩张
三、19世纪50年代后大规模劳工移民
四、20世纪初:祖国的召唤
五、1949年后的非殖民化、冷战和再移民
六、197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移民
七、结语
参考文献
评《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
一、内容简介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评史蒂文·B.迈尔斯著《华人散居地:一部移民的全球史和社会史》
一、概述与特色
二、内容回顾
三、观点讨论
海外华人研究(第六辑)是2022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主办。
得书感谢您对《海外华人研究(第六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