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朱子的心论进行了研究探析。
内容简介
本书在学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朱子心论诸议题总结为五个原始要终的部分,并对其中十多个子论题进行了精益求精的哲学探讨和现代诠释。
书中得出了“心等于知觉之能,而心在与他者接触的过程中会依次运用为思、情、意三种能力”;“心具众理的义涵在于揭示心是造化生生道理的充分具体化”;“圣心即理”;“朱子最终是以‘正思未萌’和‘正思萌焉’分判未发已发,而未发已发都有健康态和病态”;“人类心灵就其存在而言都是善的,但只有上智心灵才能保证在与一切他者的接触中无不行善”等新颖而关键的结论。
还得出了“敬是指心灵自具的一种自我稳定的力量,致知格物主要是心灵向上智自我提升的方法,‘知’的核心意义在于心灵通过致知格物自我提升到某一高度,‘行’的核心意义则在于心灵发挥敬力反复训练而习惯于这一高度”的结论。
总体来看,朱子对于人类心灵的探究相当全面、细致、深入、成熟,体现出极高的理论水平,能够向世界心灵哲学贡献巨大的中国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李毅,1988年11月生,河南南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哲学学士。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主要从事宋明儒学、先秦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自序:实谈心性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官能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心等于知觉之能
一 心等于知觉
二 心(知觉)等于知觉之能
三 心(知觉之能)等于“知(认识形下)—觉(领悟形上)”之能
第二节 从“知—觉”到思、情、意
一 心(“知—觉”之能)包含“思”能、“情”能、“意”能
二 基于“知—觉”“思”“情”“意”的体用分析
第三节 智愚与学习
一 气禀差异论本质上是心灵差异论
二 从“智”“愚”到“学”
小结
第二章 性理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身份与状态
一 定位:表明心、理关系为内在关系的心论命题
二 实义:从具体性理到自我同一
三 申说:上智心即理
第二节 统称与自主
一 定位:表明心、性、情关系为内在关系的心论命题
二 实义:从统称兼指到自我主宰
小结
第三章 虚实、动静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虚明与实暗
一 从“虚”“明”“灵”到“实”“暗”“塞”
二 虚而实、实而虚(附论形而上下)
三 “明德”是指“即是性理”的“上智心灵”
四 明德全体、明德本身与明德残体、明德变体
第二节 健康与病态
一 未发已发之所指:正思未萌与正思萌焉
二 未发已发的动静属性
三 未发已发的关系
四 基于未发已发的人类心灵分析
小结
第四章 身体、善恶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身体欲求的处置
一 定位:身体出现需求前提下的两路“思”“情”“意”
二 实义:身体需求与时地方所的根本因素
三 申说:人心道心论的扩展意义及身心关系
第二节 从智善愚善到行善行恶
一 从“人心本善”到“心有善恶”
二 善恶的分层与体用不一的发生
小结
第五章 工夫视域中的朱子心论
第一节 自我稳定、自我保持
一 定位:上智心灵的本体所具和本体工夫
二 含义:自我稳定、自我保持的力量
三 申说:深厚自然与浅薄把捉
四 寻根:“敬”源于“性理”
第二节 推极心能、扩充知识
一 定位:有差别地适用于一切人类心灵
二 实义之“致知”:提升心能
三 从“致知”到“格物”
四 实义之“格物”:附带扩充真实知识的心灵提升之方
第三节 提升与保持
一 定位:学习领域内的论说
二 实义:自我提升和反复训练
三 知行相须与先后次第
四 “真知”之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毅。
得书感谢您对《从官能、性理到工夫:朱子心论新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