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批判性的著作,对于当下的媒介文化有深刻的反思。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每天的生活都被网络、手机、影视媒体包围。媒介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信息或数据则成为我们呼吸的空气,须臾难以缺失。
面对数字时代的媒介文化转型,一直以来我们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却很少有人在意它所造成的损失。然而,现代传媒的另一幅面孔很可能是面带微笑、态度友善的敌人,它为我们欲望的满足提供想象的空间,用麻醉的方式减轻我们因反思而带来的痛苦,并且利用我们诸多的弱点,占用我们的时间,控制我们的行为方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彻底丧失批判和反省的能力……
本书尝试着描述当代媒介文化的另一面,为数字媒介时代的狂热赞歌增添一些微弱却冷静的反思,使人们注意到媒介技术繁荣之下所潜藏的那些真正的危险
作者简介
作者王颖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理解文化和媒介
一、 文化及其内涵
二、 理解媒介:媒介作为中介、讯息、环境、机构和文本
(一)作为中介物的媒介
(二)作为讯息的媒介
(三)作为环境的媒介
(四)作为社会组织机构的媒介
(五)作为文本的媒介
(六)当代文化与传媒之间的关系
三、 文化研究的范式: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与媒介文化
(一)从大众文化到通俗文化:寻求文化政治的希望
(二)媒介文化:一种新的综合视角
第二章 新媒介症候
一、 新媒介症候:福祸相依的辩证法
二、 便利与麻烦,高效与低效
(一)便利与麻烦
(二)高效与低效
三、 沟通与隔绝
(一)新媒介与亲密关系的危机
(二)新媒介中的孤独人群
四、 自由与控制:身处全景式监狱
第三章 数字时代的信息及其对思维的影响
一、 满面笑容的媒介及其批评
二、 信息泛滥与信息饥渴
(一)文化艾滋病与信息泛滥
(二)作为技术垄断社会燃料的信息
(三)拉康与类语言环境的欲望结构
(四)宁静与内省:对治信息病症的智慧
三、 信息超载与记忆改变
(一)信息超载与健忘症
(二)记忆外包与文明消亡
四、 超文本链接与心不在焉
(一)阅读方式的改变与专注力的丧失
(二)读得越多,所获越少
(三)心不在焉成为习惯
结论
第四章 网络时代的舆论政治:理性的困惑
一、 媒介变迁与权力结构变化
(一)代理与参与
(二)政治参与的媒介渠道
(三)政治参与的认知能力问题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困局
第五章 从图像理论到奇观理论
一、 奇观文化问题的由来
二、 视觉中心与图像理论的探索
(一)视觉中心的人类生物特性基础
(二)人对图像把握的偏好
三、 从现代到后现代:图像理论谱系
(一)海德格尔与世界图像时代的沉思
(二)李普曼与“我们头脑中的世界图像”
(三)德波:景观社会批判
(四)波德里亚:后现代拟像与仿真
四、 奇观理论的当代发展
(一)影视艺术批评领域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领域
(三)媒介文化批判领域
第六章 奇观文化的艺术与社会效应
一、 从传统电影到奇观电影
(一)数字技术革命与奇观电影模式的盛行
(二)电影叙事模式变化及其前景
二、 媒体奇观的社会效应
(一)媒体奇观及其社会化
(二)奇观逻辑与消费社会
第七章 奇观时代的电视文化批判
一、 视觉媒介的文化隐喻与娱乐至死的精神
(一)文化隐喻与视觉真理
(二)家用的日常活动图像
(三)娱乐至死的媒介
二、 电视文化的社会影响
(一)电视与奇观社会
(二)电视与民众参与的媒体奇观
(三)电视对青少年文化的影响
(四)电视与“三俗”文化
三、 电视媒体神话的解魅:以世界杯足球赛为例的分析
第八章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批判与再批判
一、 文化分析的批判性指向及其民粹主义倾向
二、 闪客文化的性质及其意义解读
(一)作为技术、艺术与商品的闪客动画
(二)闪客动画中的意识形态:多元并存与竞争对话
(三)网络动画叙事的性别特征
三、 “李雷和韩梅梅”现象的文化解读
(一)“李雷和韩梅梅”现象的亚文化风格分析
(二)“李雷和韩梅梅”亚文化风格的形成原因
(三)对颠覆与反叛的收编
四、 自由的不自由:电子游戏的原罪分析
媒介的暗面:数字时代的媒介文化批评是2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颖吉。
得书感谢您对《媒介的暗面:数字时代的媒介文化批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