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20世纪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的专门性论著,由国内外10位学者执笔完成,既从宏观上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亚的产生、流变做了历史概括和理论分析,又分别对小说、诗歌等文类进行了专题研究,且附有相关文献,内容丰富而扎实,是国内研究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的 部论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多国学者多年合作研讨的结集,所收各论从东亚的视角出发,对有关“现代主义”的非历史化叙述提出了质疑,并在具体考察汉字圈内“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历史关联同时,探索了把“现代主义”作为重审历史的视点的可能性。各论分别选取东亚文化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作为讨论对象,通过深入的个案分析,突破了比较文学领域单向度影响研究的模式,为重构区域文学史提示了新的方法。既有“重新定义现代主义”的理论探讨,又有对具体文本的细致分析,是别具特色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读本。

作者简介

主编王中忱,1954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言语文化学硕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东亚近代文化史。主要著作有《越界与想象》《走读记——文学札记》《东北亚地域交流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著译者简介

序论: 对于中国而言,何谓现代主义?——东亚的语境或汉字圈的视角

一、本书编者的问题意识

二、从“再现”概念看西方审美现代主义的固有语境

三、作为研究视点的美术史问题

四、排他性白话文运动与文学现代主义

五、汉字圈与现代主义:中日“新感觉派”的启示

六、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与批判现代主义:现代性之欲迎还拒

七、结语:80年代以来的批判现代主义或先锋派文学艺术

第一部分 现代主义重审与历史性的回归

一切以历史的名义

东洋学言说、大陆探险记与现代主义诗歌的空间表现——以安西冬卫诗作中的政治地理学视线为中心

一、“坐着的旅行者”

二、安西诗作里的政治地理学构图

三、书斋风景与同时代的地理学知识

四、对边境、秘境的憧憬与恐惧

重新定义“日本现代主义”——在1930年代的世界语境中

第二部分 殖民地·文学叙述·被殖民的主体性

“保护”名义下的统治——殖民主义的话语

一、两个“保护法”

二、“开垦”名义下的侵略

三、“灭亡”的话语

日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再思考——以殖民地文学为视角

引言 帝国的历史与民族·国家的历史

一、有关帝国日本的几种叙述

二、帝国日本的不同殖民形态:台湾和“满洲”

三、台湾和“满洲”的殖民地身份和殖民文学

结语

殖民地的性别——佐藤春夫台湾题材作品中的隐喻

一、“旅人”与“殖民地文学”的成立

二、“性别秩序”的隐喻性

三、“平等论”与“同化论”

四、结语

殖民地的旅行书写——以末广重雄的《台湾记》为中心

一、“南进”呼声中的《台湾记》与《南洋南支巡航记》

二、1916年“台湾劝业共进会”与末广的殖民地之行

三、在蕃界“探险”与“旅行”之间

四、近代交通体系的形成与近代旅游观光

五、在殖民地思考同化问题

殖民主义与语言——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语言政策及朝鲜文人的应对方式

一、东亚比较文学的必要性

二、关于日语写作的论争

三、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语言政策

四、韩国文学家的应对方式

朝鲜的“南方”叙述与被殖民的主体性

一、殖民时期的朝鲜人对于日英双语世界的内在反应

二、以民族志为主导模式的“南方”叙事

三、“老黑,我的宝贝儿”——种族歧视的诗意化与帝国白日梦

四、朝鲜的焦虑与对南方的过度狂热:与中国和“原住民”的竞争

五、结论:殖民与后殖民视野中的本土与民族认同

第三部分 左翼思潮·新感觉派幻想·翻译的政治性

1920—1930年代日本文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

一、作为近代日本文学梦的马克思主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反战运动与日本普罗文学运动机关杂志《播种者》

三、1930年代日本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机械”

四、剧毒和犯罪:作为叙述框架的侦探小说

五、实体和系数:“机械”的解构(代小结)

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思想与现代主义

一、如何评价穆时英

二、瞿秋白的语言革命理论

三、胡风的理论建构

四、穆时英的回应

五、中国文学史上的1930年代

“一·二八事变”之后的日本幻想——穆时英PIERROT论

前言

一、现代派与日本新兴文学

二、现代派描写的日本、日本女性

三、PIERROT与日本幻想

四、现代都市的《蝴蝶夫人》

五、与《空闲少佐》的比较

结论

一、翻译理论与政治性

二、“硬译”·转译·留学背景

三、翻译美学的重建

第四部分 汉字圈现代主义的文学实践与理论探讨

书写体的时空——相对性理论与文学

一、“形式主义争论”的再评价

二、漱石的《文学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三、索绪尔语言学和横光的“文字”

四、西胁顺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文字论”

五、外山卯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六、外山卯三郎的“文字”时空论

七、文字的时空论和“数理物理学”

八、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和“形式论”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在殖民地都市里的转向——论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越界之旅

二、从“上海”到《上海》

三、身份、认同与叙述的动力

四、共同体“正义”与历史事件的文本化

五、语言“物质性”与“民族性”的纠结

1930年代东亚“自画像”的构造和深层——李箱诗歌文本与横光利一的比较性研究

一、问题所在与主旨

二、殖民地表象的“备忘录”:《三次角设计图》与《上海》

三、朝鲜人的“死面”:《素荣为题》与《蓝色大尉》的冲突对决

四、原著版本与传播途径的考察

五、结语:两难中寻找活路

中国“新感觉派”的诞生——刘呐鸥对横光利一作品的翻译及模仿创作

一、翻译的必要和权威的借用

二、《色情文化》的选择标准

三、“银座描写”的继承——刘呐鸥的《游戏》与横光利一的《皮肤》

四、危险的女人和排除荒谬

五、小结

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的文学形式论——汉字圈语境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绪论:现代日本批评谱系

一、横光与诗学

二、横光的批评理论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杂志《诗与诗论》的关系

三、横光的批评理论与言文一致(白话文)运动

四、横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定义:超越形式/内容的二元对立

五、横光与无产阶级文学

六、横光所使用的“象征”概念的寓意

七、横光的“内面形式”与漱石的“文学上的内容的形式”

八、横光对于漱石“形式论”的评价

九、横光的批评理论与漱石批评理论的不同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是201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中忱。

得书感谢您对《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前方的路 电子书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世界。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作者对打动自己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进行摘录,并且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美人的事 电子书
一场时空交错的日本画坛美术展,全面收录上村松园重点美人画作品,丰富甄选影响上村松园一生的画家代表作。
正午的原野 电子书
渡边淳一婚恋题材小说的“醒世”之作,直击现代人面对利益与情感两难时的残酷抉择。
活着的鲁迅 电子书
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时期以来中国鲁迅研究的代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