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8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8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论丛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8辑)》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文本、文献与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法论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深化对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着积极作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上编 原始文本、文献及思想研究

切莫再把黑格尔的思想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引证

再论“犹太人问题”

一 为何要重新讨论“犹太人问题”

二 结为宗教信念的“犹太人问题”

三 从世俗关系所理解的“犹太人问题”

四 “犹太人问题”是一面“棱镜”:如何求解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

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首次批判

一 马克思对斯密的质疑

二 马克思首次批判“斯密教条”,并力图创建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 深化异化劳动理论,牢牢把握“劳动本质”

结束语

马克思《危机笔记(1857~1858)》的编辑、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 编辑进展

二 相关研究

三 理论意义

重新审视马克思对蒲鲁东社会历史观的批判

一 唯物史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

二 社会的前提与存在形式

三 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演进)及其动力

四 社会变革的途径与道路

重新审视“革命”

一 缘何要重新研究这组文献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检视

三 重新审视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

附录:马克思恩格斯1848~1852年政治文献统计

现实的人及其真实存在

一 《形态》写作语境中的费尔巴哈与施蒂纳

二 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及其“个人”

三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个性”

四 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

一 个人与阶级

二 生产活动与唯物史观

三 共产主义

下编 原理、现实与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四种存在形式论纲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

三 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

四 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

五 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

六 讨论性结论

资本主义研究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的地位

一 资本主义与“经济社会形态”概念

二 资本主义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

三 资本主义逻辑与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性质

唯物史观视阈下的生态文明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哲学审视

一 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看社会管理

二 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看社会管理

三 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看社会管理

四 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看社会管理

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一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整体性的总的哲学观

二 马克思哲学的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的结构转换

三 既反对绝对理性主义的教条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幽灵化”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形态变化绝不是库恩所说的“范式革命”

后殖民主义在中国

一 中国文化中的后殖民

二 后殖民中的中国文化

三 后殖民主义与现代启蒙话语

四 后殖民主义需要文化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8辑)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8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总第1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总第2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2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总第3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3期。
湘学研究(2019年第2辑/总第14辑) 电子书
本书分“湘学专题”“湖南人文历史”“湘学文献研究”三个专栏,收录了《岳麓书院门联解读》《关于湖湘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考》《周敦颐释要》《溯道德之源,补精神之钙——及其作者周友恩》等文章。
湘学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13辑) 电子书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等学术领域。本书是总第13辑,分为湘学专题、湖南人文历史、湘学文献整理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