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的演变进行了考察。

内容简介

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

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势力则始于甲午,乙未间萌芽海外,逐渐滋长,遂终成倾覆满清帝国之先驱。

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作者简介

作者石泉(1918—2005),原名刘适,安徽贵池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并兼任研究助理。1954年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地理所所长。开创荆楚历史地理与楚国历史文化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学术 总序

自序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第二节 满清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第三节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第2章 自发端至宣战

第一节 李鸿章之观点与措施

第二节 主战派士大夫之观点

第三节 中枢态度之演变

第四节 北洋内情

第3章 战争初期:一意作战时期

第一节 主战派之政治攻势

第二节 中枢之争议

第三节 前敌人事摩擦之影响军事

第4章 和战并进时期

第一节 中枢人事之重要更动与主战派之作为

第二节 和议之酝酿及其成熟

第三节 李鸿章与淮军之失势

第四节 军事上之难题与新式陆军之创始

第五节 宫廷问题与政局之关系

第5章 和议之成与主战派之挣扎

第一节 议和时期

第二节 和约之批准与互换

第三节 和后余波

第6章 战后政局新形势

第一节 北洋局面

第二节 中枢政况

第三节 新兴势力之崛起

结论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是202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石泉。

得书感谢您对《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电子书
欧战前后中国社会文化反省现代性思潮的研究。
动荡年代:辛亥革命前后的香山与澳门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资料书,编者采取专题整理方法,围绕辛亥革命和社会改革这个主题,将《香山旬报》资料梳理成十五个专题,其下又分若干细目。编者除了在每题稍加按语说明外,一律述而不论,让资料说话,交代事件始末。这样有利于读者阅读资料后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系统考察晚清国粹派崛起的历史机缘及其新学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对国粹派的文化思想,包括文化观、史学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作具体深入的研究。
晚清文化史(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清代的文化史。书中对清代的文化全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特别展示了晚清文化从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和阅读。
海上生命线:晚清漕粮海运之路 电子书
漕运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一项重要的财政税收制度,也是政府介入、干预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