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与独之间:庄子哲学的阐明

在通与独之间:庄子哲学的阐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从通与独之间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把握庄子思想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包括对通与独二者内涵、关系的探析,还包括对通与独之间的沟通何以可能的追问,以及关于庄子对通与独进行沟通的方式的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赵丽端,1981年10月生,河南襄城人,20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论

第一章 先秦思想中的通与独

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通与独

一、孔子:“吾道一以贯之”与“为仁由己”

二、《大学》《中庸》之“慎独”

三、《易传》:内蕴独于通中

第二节 墨子:“兼爱”“尚同”之重“通”

第三节 《老子》、杨朱的通与独

一、《老子》之尊道贵德: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的双重确认

二、杨朱之“为我”:个体性原则的高扬

第四节 庄子思想中通与独之含义

一、通的二重含义

二、独的二重含义

第五节 庄子思想中通与独之间的双向展开及其地位

一、通与独之间的张力

二、通与独之间的沟通

第二章 通

第一节 道通为一

一、世界之在

二、人之在

三、存在之序

第二节 以道观之

一、齐物

二、齐物我

第三章 独

第一节 物得以生谓之德

一、物之独:个性与殊性的统一

二、人之独:形与神的统一

第二节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一、遗物离人而立于独

二、直觉与体悟

第四章 通与独之间

第一节 万物以不同形相禅

一、立德明道

二、以不同形相禅

第二节 与物无际与不以物易己

一、以言称谓物

二、以意致

三、以德为本

第三节 群于人与不失己

一、言:形式层面的沟通

二、意:内在精神的相契

三、价值观念的趋同

四、存在视域的超越

第五章 逍遥游

第一节 与天地万物为一:此岸性与超越性

第二节 个体的“独往独来”:在日常活动与精神之域中的展开

参考文献

一、国外著作

二、国内著作

后记

在通与独之间:庄子哲学的阐明是201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赵丽端。

得书感谢您对《在通与独之间:庄子哲学的阐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庄子》英译:审美意象的译者接受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庄子学研究及英译状况的历史回顾、美学视角下的《庄子》“意象思维”及英译、英译《庄子》审美意象举隅、英译者对《庄子》文本整体审美意象的接受研究。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