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何复平教授摹绘了宋代知识精英看待佛教和僧团制度的多个复杂面向,以及文人们在个人写作中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远超佛寺意义之上的观点和批评。

内容简介

文人士大夫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颇为独特,比起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看待佛教更具超越的眼光。

此书是对宋代文士如何看待佛教的系统考论。作者从大量的文集和方志中筛选出相关的寺院碑记,将其归拢到不同的问题之下,从多个方面综合呈现这一群体的佛教观。

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在唐宋之变的大背景下,宋代文人对佛教的看法出现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

书中强调,思想史研究的标签化容易给人造成宋代理学昌盛、佛教边缘化的印象,但事实上,佛教在宋代远没有被推到中国文化的边缘,而是融入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何复平(Mark Halperin),美国汉学研究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教授,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

主要研究唐宋元明时期的文人文化,尤其关注文人和佛教、道教的关系问题。

目前正开展《菽园杂记》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未来将关注宋明时期的父权制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致谢

引言 信仰、碑铭与黄庭坚的去世

一、唐宋之变

二、唐宋之变中的佛教

三、如何研究世俗中的佛教

四、碑记:文本和语境

五、石碑及其文化意义

六、寺院、胜地与宗教学

七、走出寺院

第一章 唐代的视域

一、被围攻的僧伽

二、为了一种信仰

三、护教者的防线

四、柳宗元

五、总结

第二章 护持信仰

一、苏辙的例子

二、顿悟及其追随者

三、围绕禅宗的批评与关切

四、宋代的护教之论

五、总结

第三章 帝国与寺院

一、掩埋战士遗骸

二、皇室的诞辰和忌日

三、御笔:皇帝的书法作品

四、御像:皇帝的画像

五、总结

第四章 不良的形象与美德的典范

一、非议之声

二、美德的典范

三、令人不安的成就

四、总结

第五章 个人生活

一、信仰与孝道

二、寺院的记忆与文人的身份

三、总结

结论

一、13世纪

二、起因、条件和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202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何复平。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知宋·宋代之儒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宋代之儒学。
清末中日文人交游录 电子书
“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之一。本书以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团为中心,聚焦于“文人外交官”的特性,考察了他们在日期间对异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们因此而触发出的外交论和“经国济民”观。对于公使团的中心人物何如璋、黄遵宪来说,离开近乎闭关的祖国,理解异国的社会文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衡量事物的尺度、价值观都要重新建立。然而,他们有着文化人的教养,富有敏锐的感受力,他们既富有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也有文人的好奇心
宋代隐士居士文化与文学 电子书
宋代的隐士和居士利用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主要从文化、审美的维度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实践,他们创造了富有生命激情和审美意趣的文化艺术成果,其中,政治、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的内涵异常丰富,称得上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书的上编为专题论述,是从文学、史学、哲学等多个角度探讨宋代隐士和居士的文化与文学。下编为宋代隐士、居士的叙录,收录隐士570人、居士291人,对每位都撰写小传并注明其主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电子书
本书围绕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其人其事及产生的“冯小青现象”,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
诗情与优雅:宋代园林艺术与生活风尚 电子书
园林、历史、建筑、艺术等多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与古典诗文相映照,品味古人的心灵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