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

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近41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媒体人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京师爱乐丛书》之一。《京师爱乐丛书》是一套中国资深爱乐者的美文集,内容涉及音乐流派、音乐史论、音乐家及其作品评介、音乐会现场评论、唱片版本与收藏、音乐事件剖析、音乐跨界探索等,部分内容刊发于《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音乐周报》《留声机》等知名音乐报刊,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丛书作者均系近二十年中国(包括内地、香港、台湾)有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媒体人,在中国音乐界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作者司马勤,美国乐评人,曾在华盛顿报道政治新司。最近20年,成为音乐撰稿人及专栏主笔,在欧美主流媒体撰写乐评。现穿梭纽约香港两地进行中国音乐及当代音乐研究报道。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音乐因你而动听

1996

令人大饱眼福的《蝴蝶夫人》

1999

20小时《牡丹亭》飞快地过去了

2000

林昭亮的音乐节

2001

林品晶的《琵琶行》

在丝绸之路启程

香港制作《游吟诗人》

《茶花女》在澳门国际音乐节

中国爱乐乐团首次亮相北京音乐节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华沙歌剧院之夜”

从银幕到音乐厅——谭盾的电影音乐

2002

一剧两味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丝绸般柔滑

浮在《银河》上的多条丝线

跨越国界的音乐

《波希米亚人》在澳门国际音乐节

谭盾:《茶:灵魂之镜》

2003

郎朗的“安可”

陈凯歌电影《和你在一起》

澳门国际音乐节的《魔笛》

充满符号的“开幕音乐会”

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夜宴》和《狂人日记》

《骨》

上海四重奏回到上海

唐俊乔的魅力

香港中乐团“璀璨光华”

《英雄》组曲在深圳首演

2004

北京京剧院“生行七代话谭门”

李云迪首次亮相纽约

香港上演《参逊与达丽拉》

中国爱乐乐团的《卡门》

“国交”的《安魂曲》

《大烟》

丝路在南方:新加坡交响乐团

迪华特莅临前夕,黄大德指挥港乐

香港制作《浮士德》

“神秘园”里的丁氏姐妹

郭文景《远游》世界首演

《牡丹亭》与《奥菲欧》——北京国际音乐节“奇观”

2006

香港艺术节向林乐培致敬

《梁山伯与祝英台》背后的故事

2008

黄蒙拉脱胎换骨

上海歌剧院的《奥赛罗》

香港中乐团添上非洲色彩

国家大剧院为《图兰朵》续写尾声

杨雪霏在深圳音乐厅

中国首演《菲岱里奥》

国家大剧院的《阿依达》

国家大剧院:《茶》的中国首演

《唐·卡洛》的香港制作

2009

谭盾钢琴协奏曲中国首演

台湾版的《鼠际大战》

台湾优人神鼓新剧目:《入夜山岚》

香港小交响乐团与钢琴家塞尔吉奥·帝耶普参加香港艺术节

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麦克白夫人》在香港首演

低男中音沈洋在香港献唱艺术歌曲

上海歌剧院演出普契尼早期作品《群妖围舞》

首届香港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香港管弦乐团的《梁祝》对话

香港歌剧院制作《魔笛》

金湘1994年原创歌剧《楚霸王》在上海亮相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

2010

于丹展示竖琴的魅力

两台大型节目弘扬台湾多元文化

《风流寡妇》情景歌剧版广州交响乐团

《图兰朵》广州大剧院

《玛侬》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苏利马着重传承的新音乐

《画魂》台湾中正文化中心

香港国际室内乐节《东西方的邂逅》香港大会堂剧院

香港创办“好热!当代音乐节”

香港当代文化中心的《第三种像素》

上海大剧院上演《指环》

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香港中乐团

独奏家从“音乐新面貌”脱颖而出

《士兵的故事》香港赛马会演艺剧院

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一览

澳门国际音乐节歌剧制作

郭文景新作品总结香港管弦乐团“艾度”年代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香港中乐团“四大美人”演绎传奇

2011

《年轮曲》

《水浒108——忠义堂》

香港小交响乐团献上首演与经典

《金瓶梅》

陈萨(钢琴)/ 宁峰(小提琴)

创意间的亲昵

沈洋独唱音乐会

上海夏季音乐节落户上海文化广场

广州交响乐团到新加坡巡演

澳门两支乐团纪念利马窦与辛亥革命

李飚演奏郭文景炽热的打击乐协奏曲

2012

香港国际室内乐节

《六月恋人》

庄祖欣运用交响手法塑造“中国时钟”

《赵氏孤儿》

《漂泊的荷兰人》

《卡门》上海文化广场

《运河谣》北京国家大剧院

《蝴蝶夫人》台湾中正文化中心

立陶宛歌剧院《蝴蝶夫人》广州大剧院

《千水情》与《一霎好风》世界首演

香港歌剧院《茶花女》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波希米亚人》上海国际艺术节

《管家女仆》澳门岗顶剧院

作曲家的对话与对位北京国际音乐节

《原野》北京国际音乐节/保利剧院

《罗恩格林》北京国家大剧院

2013

《霍夫曼的故事》北京国家大剧院

《落叶·倾城·张爱玲》 中正文化中心音乐厅 《萧红》香港大会堂剧院

《奥赛罗》北京国家大剧院

《澳门抒怀:澳门中乐团委约作品专场》澳门玫瑰堂

《纳布科》北京国家大剧院

《图兰朵》广州大剧院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天津大剧院

丁善德相隔35年的早期与晚年作品

《女武神》台湾中正文化中心

《费加罗的婚礼》北京国家大剧院

梵志登公式化的曲目擦出动人的火花

《九歌》北京中山音乐堂

马友友与吴彤演奏赵麟新作品《度》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北京国家大剧院

罗家恩献给香港的作品换上新标题与新编制

2014

香港中乐团举办赵季平专场

庞乐思清唱剧世界首演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献上“交响之春”闭幕音乐会

林丰新作品聚集香港管弦乐团40周年庆典

《骆驼祥子》北京国家大剧院

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是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司马勤。

得书感谢您对《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抖音+剪映+Premiere短视频创作实战(全彩微课版) 电子书
全面、系统地讲解短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
品乐之乐——关于作曲家和演绎者的笔记 电子书
本书为知名乐评人张可驹关于音乐的评论集。
习笛知乐:竹笛基础教程(二维码视频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为竹笛爱好者量身定制的一本竹笛自学基础教程,本书不仅包括竹笛入门的基础知识讲解,还有耳熟能详经典吹奏曲目。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竹笛的相关概述,介绍了竹笛的历史、构造与竹笛的挑选、保养。第二章是竹笛的基本吹奏方法,介绍了演奏姿势与吹奏竹笛的口型。第三至第七章详细介绍了学习竹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相关技巧,包括气息与节奏、口风的训练、舌头与手指的技巧、半音按孔等。第八章是经典的竹笛乐曲,供大家学
论闽南语歌谣、歌曲写作 电子书
本书分为5章,内容包括:曲调、旋律的记谱与相关的乐理知识;歌谣、歌曲曲调、旋律的基础形态与基本展现手法;乐句、乐段结构的歌谣、歌曲写作;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写作;歌词与歌曲的关系。
刘柏坤 著:字体设计进化论 电子书
  这是一位“较汁”的作者极其用心写的一本字体设计书。柏坤有着典型的设计师强迫症,他为了得到想要的图书效果,从正文到封面,从字形设计、字体选择、字号大小、字间距离到颜色、用纸、手感等关于图书的一切细节都细细“盘问”,生怕我做“错”了哪一点。对于这样的设计师我知道在他眼中永远都不会有所谓的“完美”,因为他拥有不断追求细节和“进化”的能力。这本书只是代表了他现阶段能给予读者的好的东西,希望读者朋友能体会到他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