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包祖晓长期致力于研究禅学,并用禅学理念解决一些困惑。因其是一名心理医生,所以从自己多年的临床案例中总结出一些方法,运用禅学智慧,给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
生命是一场冒险的旅行,无论是专注于出人头地、拼命地积累物质财富、忙于消费和娱乐,或者是忙于养生保健,我们都逃避不了死亡、无意义、孤独、自由和限制等基本的生命主题。如果我们想要“疗愈生命”,就必须深入人的“存在性”困境。
所以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可为我们解决现今的困惑,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雅俗共赏,不仅是写给正在遭受各种痛苦折磨并准备去“疗愈”的人看的(尤其适合患有各种心理障碍以及慢性躯体疾病的人);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于找不到“存在感”和“意义感”的普通人群、高“压力”人群,阅读本书具有醍醐灌顶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早日认清生命的实相,带着敬畏感过上真诚的生活。
此外,本书与《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以及《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互为“禅疗三部曲”,内容互补而不重叠,有兴趣的读者可相互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包祖晓,1974年8月生,医学博士,现任浙江省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运用禅学理念和方法治疗各类神经症及心身疾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生命旅程中的“存在性”困境
生命旅程的实相
生命旅程中主要的“存在性”困境
一、认识自己
二、死亡
三、自由与限制
四、孤独
五、无意义
第二章 解决生命“存在性”困境的误区
我们是“娱乐至死的生物”吗
解决“存在性”痛苦的错误方式
一、自我辩解
二、有意忽略/否认
三、压抑/封闭
四、分心
五、情感隔离
六、自我矫饰/合理化
七、权威主义
八、趋同
九、身体化
十、追求时尚
第三章 “存在性”痛苦与疾病
谁是健康/正常人呢
“存在性”痛苦与心理障碍
一、焦虑障碍
二、抑郁障碍
三、失眠症
四、成瘾和冲动控制障碍
五、强迫障碍
六、进食障碍
七、健康焦虑
八、精神分裂症
九、自恋型人格障碍
“存在性”痛苦与躯体疾病
第四章 禅学对生命“存在性”困境的认识
人生本苦
“存在性”困境是逃避不了的
“我”并不存在
“我”是一种“存在性”体验
第五章 现代心理疗愈系统中的禅学智慧
行为主义治疗中的禅学智慧
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中的禅学智慧
一、精神分析中的禅学智慧
二、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禅学智慧
存在主义治疗中的禅学智慧
一、活在当下
二、觉察
三、重视躯体感觉
四、真诚
其他疗愈系统中的禅学智慧
一、人本主义治疗中的禅学智慧
二、情绪聚焦疗法中的禅学智慧
三、辩证行为治疗中的禅学智慧
四、接纳与承诺理论中的禅学智慧
五、其他
第六章 修禅疗愈生命的原理
一、放松和自我调节
二、疗愈疾病和延年益寿
三、有助于揭露被压抑的潜意识内容
四、更新意识,提高伦理道德水平
五、增长智慧
第七章 禅修的基本要素及训练方法
接 纳
一、为什么要训练接纳的能力
二、接纳什么和如何接纳
停 顿
一、为什么要训练停顿的能力
二、停顿的状态如何
三、如何才能达到停顿的状态
专 注
一、为什么要训练专注
二、如何才能达到专注的状态
旁 观
一、旁观身体
二、旁观思维
三、旁观情绪
爱
一、为什么要培养爱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小结:牧牛的过程
一、《十牛图·颂》中的诗偈
二、《牧牛图·颂》中的诗偈
第八章 禅学智慧适合疗愈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治现状具有局限性
禅学智慧在疗愈心理障碍中的意义
禅学智慧在疗愈心理障碍中的实务
一、正念禅修的应用
二、禅学格言、诗偈和故事的应用
第九章 运用禅学智慧疗愈生命的案例选析
人际交往困难的赵先生
一、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
二、小结
容易紧张的朱女士
一、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
二、小结
为睡眠困扰的叶女士
一、治疗及成长经历
二、小结
反复腹部不适的陈先生
一、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
二、小结
情绪低落的唐女士
一、治疗及成长经历
二、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做自己的旁观者是2017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包祖晓。
得书感谢您对《做自己的旁观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