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反面是具体

焦虑的反面是具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写给千万焦虑星人的自救指南,四个步骤治愈精神内耗。

内容简介

作者朱迪博士是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专家,焦虑治疗诊所创始人,长期专注于焦虑、心态和韧性领域。从业以来,她帮助过成千上万的来访者摆脱焦虑,掌握与焦虑和平共处的方法。

依据这些临床经验和实践经验,结合经典心理学治疗方法,朱迪博士开创了“心力训练法”,从理解焦虑的本质,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再到使用心理工具调节,最后到将焦虑转化为具体,向着人生目标前进,用四个步骤有效缓解和治愈焦虑情绪,增强韧性。

本质上,焦虑源于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抗拒,翻开本书,用心力训练法避开模糊的恐惧,拥抱具体和当下,将价值观作为灯塔,就能将焦虑转化为一种超能力,走出内耗的牢笼。

作者简介

作者朱迪·洛因格,临床心理学家,焦虑、心态和韧性领域专家,焦虑治疗诊所创始人。曾于悉尼大学完成有关焦虑的研究生课题研究,并在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圣文森特医院焦虑障碍部门工作和受训,获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奖章。

另外,她还是几个非盈利组织的董事会成员,致力于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抗压训练,曾为许多无家可归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Chapter 1 焦虑也可以是一种超能力

Chapter 2 勇气的故事

Chapter 3 欢迎使用心力训练法

第一步:发现那些由战斗或逃跑反应所驱动的想法、感受及行动

第二步: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步:心力训练法工具箱

第四步:沿着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向前迈进

Chapter 4 案例分析

第一步 发现那些由战斗或逃跑反应所驱动的想法、感受及行动

Chapter 5 焦虑是什么?

大脑如何回应担忧?

焦虑在体内的感觉是怎样的?

对与威胁相关的信息过度警觉

消极偏见

Chapter 6 理解焦虑

从威胁感知转变为积极行动

Chapter 7 焦虑和焦虑症的区别

焦虑何时会转变成焦虑症?

Chapter 8 压力

职业倦怠

当压力变成一种新常态

Chapter 9 痛苦耐受力

Chapter 10 担忧就像滚雪球

Chapter 11 建立自我意识

Chapter 12 安全行为

关于“战斗”的安全行为

关于“逃跑”的安全行为

关于“确定性和掌控感”的安全行为

留意、标记、放手

接受不确定性

第二步 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Chapter 13 寻找替代方案,让你的行动不再受恐惧驱动

以价值观为指导

第三步 心力训练法工具箱

Chapter 14 韧性培养工具箱

Chapter 15 第一个工具:把担忧故事放回书架上

想法终究只是想法

Chapter 16 第二个工具:通过正念解决杏仁体劫持问题

第一步:停下来,抵制杏仁体的劫持行为

第二步:慢慢地呼出几口气

第三步:观察周围的情况

第四步:继续下去,确保行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Chapter 17 第三个工具:跟不确定性握手言和

跟不确定性和解

Chapter 18 第四个工具:从担忧转向解决问题

从结果转向过程

Chapter 19 第五个工具:直面曾经试图回避的情境

走出舒适区

接受行为实验

Chapter 20 第六个工具:放弃你的安全行为

Chapter 21 第七个工具:运用情绪助推器

抑郁症的体征和症状

将多做事作为一种策略

管理压力和倦怠

Chapter 22 第八个工具:勇敢地面对批评的声音,战胜冒名顶替综合征

内部认可的力量

第四步 沿着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向前迈进

Chapter 23 注意、旋转、调整

为什么做: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做什么:与价值观相一致的目标

怎么做:目标驱动的行动

Chapter 24 充盈满足感、韧性和幸福感的生活

正念、冥想、放松

感恩和善良

价值观和目标

Chapter 25 享受心的力量

致谢

焦虑的反面是具体是2024年由果麦文化出版,作者[澳] 朱迪·洛因格。

得书感谢您对《焦虑的反面是具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焦虑自救手册:克服焦虑一点也不难 电子书
英国精神科医师蒂姆·坎托弗博士拥有近40年心理问题研究与疗愈经验。
因为我是女性 电子书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这样的女性: ·她们可能有很多“他视角”的身体焦虑:担心自己身材不好、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 ·她们可能有各种奇怪的躯体化症状,疼痛、失眠、易累、缺乏活力…… ·她们遇事总是很纠结,常常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欲望、情感…… ·她们总是在迎合讨好他人,或者在愤怒中倔强地不依赖任何人…… ·她们既不快乐,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表现可能是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里,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总是处于他者和附属的位置。有很多女性认同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让这种思想世代相传。 例如一些母亲在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遭受过一些性别灾难。于是,她们会让自己的女儿也遭受同样的经历。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这样的重蹈覆辙,实在让人感觉心酸又可悲。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只要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找到创伤的源头,看见它、修复它,便可以重获生命的力量。
创伤之前我是谁:找回内心强大的自我 电子书
德国心理学长销图书第6版,整合想象力疗法与资源取向,激活应对创伤的自愈力,建立内在安全岛。
“我不配”是种病:货真价实的你,别害怕被拆穿 电子书
你有“冒名顶替综合征”吗?这本书,帮你克服你的“我不配”。
松弛感:把能量从敏感焦虑中释放出来 电子书
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新作,重新定义内在自信的心理学,活出松弛感,不再易怒、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