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阳明学困境及出路探索,传心堂精神传承,四大门派纠偏扶正。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以“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为问题意识,主要关注阳明后学的四大门派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境中出路的探寻、阳明学核心精神的传承。书稿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邹元标、方以智为点,以传心堂法脉中王阳明、欧阳德、邹守益、罗洪先、聂豹、胡直、王时槐、邹元标、方以智为线,进而展现阳明学发展至再传弟子后的整体状况。阳明后学的分化导源于王阳明的良知教三变,这直接影响了江右王门、泰州学派、浙中王门的良知学宗旨的形成及差异,并进一步发展为良知异见纷呈的理论困境。不同于《明儒学案》的阳明后学地域分派模式,本成果引入方以智后学所录的《传心堂约述》,并以此为线索,着重诠释了阳明学发展中“以心传心”的精神传承,并以传心堂法脉中阳明学三传后最重要的代表学者邹元标与方以智为中心,依次评判江右王门、泰州学派、浙中王门、止修学派,对这四大门派纠偏扶正,然后以“觉”、“学”为主旨重建良知学,以三冒统一、中五展开、全仁全树等为阳明学发展探索出路。

章节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论 研究内容与本书结构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现状

第二节 六个切入点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阳明学发展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 阳明学发展的困境

第二节 传心堂法脉薪火相传:从王阳明至方以智

第三节 阳明学再传后的分派

第二章 江右王门发展的困境及评判

第一节 邹元标与江右王门师承

第二节 良知以致方能得

第三节 无欲致良知

第四节 主静潜密复良知

第五节 简评江右王门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第三章 泰州学派的发展及评判

第一节 经罗汝芳开启入泰州学派

第二节 江右王门之收敛与泰州学派之放开

第三节 赤子之心道体论

第四节 不失赤子真心功夫论

第五节 泰州学派之评判

第四章 浙中王门的透关及困境

第一节 邹元标与浙中王门的交融

第二节 自有而入无:邹元标阳明学三变

第三节 无之道体论

第四节 三悟功夫论

第五节 悟修合一

第六节 综评浙中王门

第五章 止修学派的发展及阳明学的转折

第一节 王门二溪的问题及出路

第二节 止修学及其关联学派的源流及展开

第三节 《大学》新诠释与阳明学的转折

第四节 止至善

第五节 艮背与修身

第六节 修身

第七节 综评止修学及其关联学派

第六章 邹元标探求阳明学发展的出路

第一节 邹元标评判阳明学四大门派

第二节 邹元标的学术视野及简评

第三节 以“觉”为宗旨的良知道体论

第四节 以“愿学”为特征的功夫论

第五节 觉一体境界论

第六节 觉学之时义

第七节 收摄归一

第七章 方以智探索阳明学发展的出路

第一节 明末清初阳明学的重挫

第二节 方以智的三冒思想与阳明学发展

第三节 方以智追问自我及身心互余

第四节 方以智论自我的展开

第五节 “新四句教”及“全仁全树”

余论

第一节 阳明学发展中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 阳明学发展的线索及要旨归结

第三节 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昭炜。

得书感谢您对《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网事在心——网络的心理影响及行为分析 电子书
本书主要探讨网民的心理行为规律及其表现,力求从独特视角分析网民的各种心理行为表现,如思维及行为习惯,情绪反应特点,思维与行为跨界的作用及网民的创造力表现等问题。
儿童发展 电子书
本书以心理学的学科构成为基础,将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融合到一起,在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之后,分章节从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发展伦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范式与理论研究、现实与问题反思两个角度,对发展伦理学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