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个县级市的考生竟然有20名左右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它是怎么做到的?
内容简介
在江苏海门这个县级市,一年竟然有20名左右的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有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人来考察学习、参加培训。这让海门教育成为热门搜索词。
从2005年起,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为一个个学校做“诊断”,为校长进行管理、愿景等多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成立学习共同体,打造了一批“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海门教育改革为县级城市的“义务教育均衡”之路开创了先河,从一个教师、一间教室、一所学校的改变开始,改变了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
作者简介
作者许新海,教育哲学博士,特级教师,江苏省海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
曾出版著作《做新教育的行者》《守望新教育》《教育生活的救赎》《美国小学教育考察》《澳洲课程故事:一位中国著名校长的域外教育体验》等,主编《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小学品德教育案例解读》《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操作手册》《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见证中国教育的成长
前言 变革的力量
第一章 区域教育精神的自我解读
一、区域教育精神的内涵解读
二、区域教育精神贯彻的着力点
三、区域教育精神落实的文化路径
四、区域教育精神的行动实证案例
第二章 区域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
一、区域教育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和追求
二、区域教育“优质提升”的目标定位
三、区域教育“立德树人,优质提升”的坚守与措施
四、区域教育“立德树人,优质提升”改革案例
第三章 区域教育的行动支点
一、新教育实验是师生朝向幸福完整的支点
二、新教育实验是区域教育提升的支点
第四章 区域教育的“生长密码”
一、区域卓越课程的研发
二、基于区域卓越课程研发样本的思考
三、以海门市东洲小学为例,谈校本课程的目标设定与基本形态
四、以海门师范附属小学为例,谈校本课程的意义与系统架构
五、“梦想基金”班本课程实施的典型案例
第五章 一场触及利益与灵魂的动力革命
一、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第一执行者
二、机制建设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保障条件
三、海门教育机制改革创新的典型案例
第六章 聚力平台与项目的教育改革攻坚
一、构建和完善服务师生发展的平台
二、构设与实施区域未来教育项目
三、区域教育“平台聚力,项目攻坚”的典型案例
第七章 区域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思维
一、新常态下的教育呼唤新常态的教育发展思维
二、实现“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型
三、实现教师“生存职业”向“生命志业”转型
四、实现“教学”向“学教”转型
五、实现人才培养“单一目标”向“多元成长”转型
六、实现“学校教育”向“家校合作共育”转型
第八章 教育让生命更美丽、生活更美好
一、教育追寻的基本质态是美丽生命和美好生活
二、把学校变成一切美好事物的集聚地和发散源
三、在“绿色评价”中涵养“生态育人”
四、师生共同创造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五、新生命教育的实践行动
第九章 核心素养呼唤学习的深度重构
一、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二、聚焦素养、重构学习的第一生产力
三、聚焦素养、重构学习的两个阵地
第十章 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一、“习惯养成”的内涵解读
二、“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的起点、定位和朝向
三、“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的要素和资源
四、“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的行动探索
附记 许新海:强毅力行的教育行者
后记
参考文献
变革的力量:海门县域教育生态的蜕变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许新海。
得书感谢您对《变革的力量:海门县域教育生态的蜕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