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艺术思想的多重面貌: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社会学

齐美尔艺术思想的多重面貌: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社会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究齐美尔艺术思想,重新建构艺术与社会关联。

内容简介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如何能保证其自律性?承认艺术自律的艺术社会学如何可能?要回应这样的问题,重新回顾德国学者齐美尔的艺术思想至关重要。本书基于对齐美尔艺术思想的理论探源,分别立足于艺术哲学的视角、社会历史的视角、“交互效用”的视角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对齐美尔的艺术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力图呈现齐美尔艺术思想的多样性,并为重新建构艺术与社会的关联、开展艺术哲学与艺术社会学的平等对话提供契机。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齐美尔艺术思想的理论探源

第一节 德国19世纪中后期的精神趋势

第二节 认识论的根源

第三节 艺术研究的多重视角

第二章 作为独立王国的艺术

第一节 重点范畴与观念的辨析

第二节 独立的艺术王国何以可能?

第三节 接受与反思

第三章 互动中的艺术与社会

第一节 艺术社会史何以可能?

第二节 从交互效用看艺术对社会的功用

第三节 接受与反思

第四章 走入社会学视野的艺术

第一节 何为社会学?

第二节 一种可能的艺术社会学

第三节 接受与反思

第五章 对齐美尔艺术思想的反思

第一节 理论层面:艺术的神话能否打破?

第二节 方法论层面:艺术研究需要多元视角吗?

第三节 现实层面:生活应当被艺术化吗?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齐美尔艺术思想的多重面貌: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社会学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丹。

得书感谢您对《齐美尔艺术思想的多重面貌: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社会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共十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法(权利)哲学》——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自然与契约的彼岸——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等。
马克思的社会学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当前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理论转向及其意义 电子书
本书采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意识形态和激进政治行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维度勾勒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逻辑架构和转向历程。检视和剖析齐泽克阐释的理论转向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阿多诺的社会学.现代社会政治理论译丛 电子书
本书提供了对于阿多诺社会学思想的第一个英语阐释,通过六个主题对阿多诺的社会学进行了解读:使资本主义社会概念化的问题;经验研究;理论分析;社会批判;社会学文本;以及非社会性的问题。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指出,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