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意识与类人智能

类人意识与类人智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探讨意识起源、勾勒人工智能未来图景的学术科普图书。

内容简介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的担忧。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机器能产生意识吗?如何度量机器的智能?在人工智能热潮涌现的今天,本书作者直面人工智能研究乃至众多前沿科学研究都绕不过去的关键课题——意识难题。

在本书中,作者追溯生命起源,指出触觉在意识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从物理系统、意识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三个维度理解生命系统来认知意识与智能,提出了意识的模型和智能的度量方法,实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基本理论的突破。

理论探讨之外,作者还给出了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各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新的思路。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本书为普通读者了解人工智能和立足新时代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蔡天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博士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获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创立了基于通证的记账模型和基于哈希交互的下一代互联网架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1.1 再现的时空演变结构

1.2 以有涯随无涯

1.3 认知坎陷的生命周期

1.4 意识的价值属性

1.5 意识难题

第2章 自我意识的诞生

2.1 触觉大脑假说

2.2 生命、意识与智能的连续谱

2.3 原意识

2.4 认知膜

第3章 心智的非定域性及其起源

3.1 研究心智问题的支点

3.2 非定域性与可迁移性

3.3 心智的模型

3.4 从物理系统中涌现出的心智

3.5 太古宙孔隙生命世假说

第4章 智能的定义与度量

4.1 意识与智能的关系

4.2 智能的定义

4.3 智能度量模型

4.4 简单的智能模拟

4.5 智慧与愚蠢

第5章 因果链重构

5.1 附着与隧通

5.2 意识的统摄作用

5.3 人造物作为意识的凝聚

5.4 推理尖隙跨越

5.5 与其他意识模型的比较

第6章 情感与优化

6.1 系统1、系统2与脱域

6.2 情感的产生

6.3 同理心从何而来

6.4 情感的工程实现与机器的情感

第7章 通用人工智能

7.1 行为主义、联接主义和符号主义的贯通

7.2 奖赏就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吗?

7.3 注意力就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吗?

7.4 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

7.5 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四条路径

第8章 类人驾驶与人形机器人

8.1 自动驾驶发展现状

8.2 完全自动驾驶难以企及

8.3 基于理解的类人驾驶

8.4 以“我”为主的、基于同理心的决策机制

8.5 人形机器人的坎陷化感知能力

第9章 未来可期

9.1 人造物的智能

9.2 物理因果简化为心理因果

9.3 深度学习的成功

9.4 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新路径

9.5 德福一致的可能未来

参考文献

类人意识与类人智能是2024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蔡恒进。

得书感谢您对《类人意识与类人智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智能机器人制作进阶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22个精彩实例涵盖了模拟机器人、神经网络机器人、数字机器人、机器人衍生项目4个门类,内容包括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
变压器类设备 电子书
本书收集了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过程技术监督典型案例,介绍了案例的监督依据、违反条款、案例简介和案例分析等情况,
方剂类方现代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段金廒教授及其团队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典方剂类方理论创新及研究成果。主要内容以三拗汤类方、四物汤类方、二妙丸类方功效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研究为示范,研究中医类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类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类方功效物质基础表征的适宜方法与技术、类方生物学机制的适宜方法与技术等,系统揭示类方体系中基本方与衍化方生物效应与功效物质基础。既有理论和方法技术体系的创新
口齿类要 喉科秘诀 电子书
1.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口齿类要》是明代薛己撰著的口腔科专著,主要论及口腔
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技术 电子书
本书是在中国空间站建设项目、航空航天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型号研制和自然基金的支持下,在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具有前沿性的非确定性理论、现代机器人智能决策相融合,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编写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