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考古界明星学者许宏新作。填补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内容简介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约公元前3500年后的千年时间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邦国林立。那是个“满天星斗”的时代。到公元前1800年前后,二里头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终崛起,开启了王朝文明的新时代。
尧舜禹到底存不存在?尧舜禹时代在考古学上并非无迹可寻。晋南临汾发现的陶寺文化礼器丰富,社会结构复杂。这个高度发达却并不称霸的文化,让学者联想到夏代前“温良”的尧舜时代。那么,作者本人怎么看?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吗?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的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但本书作者指出现有物证不能证明这一点。中原文化的青铜礼器和西来的金杖文化在此交汇,正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碰撞共同塑造了三星堆奇妙而神秘的文化特征。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着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的足迹,探索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
作者许宏,考古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前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国家与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考古科普作品有“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和《发现与推理》等。
许宏教授是全网粉丝超百万的明星学者,擅长将严谨的考古学知识用轻松易懂的方式叙述出来。他学识渊博且思想开明,乐于向大众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他将考古学变成“热知识”带入到大众的视野,激发了无数读者对早期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寻踪】
“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
从仰韶到齐家——东亚大陆早期用铜遗存的新观察
一、由对“铜石并用时代”的异议说起
二、关于“原始铜合金”遗存的发现
三、新的测年更新对区域用铜史的认识
四、齐家文化用铜遗存的阶段性变化
五、关于东亚大陆青铜时代肇始的问题
六、简单的结论
礼制遗存与礼乐文化的起源
一、礼仪建筑与墓葬的考察
二、早期礼器的考察
三、以礼乐为分野的两大文化系统的兴替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一、引言
二、陶寺的兴衰
三、嵩山周围的动向
四、王城岗·瓦店·古城寨
五、新砦的发轫
六、余论
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二里头与中原中心的形成
一、王朝乃中原中心之始的基本认识
二、上推中原中心形成时间的问题所在
三、中原中心形成于二里头时代
二里头都邑的两次礼制大变革
一
二
三
宫室建筑与中原国家文明的形成
一、关于“宫室建筑”概念的界定
二、以二里头为先导的早期宫室建筑
三、宫室建筑的要素与肇始
四、宫室建筑的远源
五、由宫室建筑看国家文明的形成
中国古都的恒与变——以早期城郭布局为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早期:二里头至东汉时代
三、晚期:魏晋至清代
四、余论
【论理】
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以概念和时空流变为中心
一、中国考古学阶段划分的范式特色
二、三代考古:模糊的时间上限
三、三代考古:模糊的空间外延
四、青铜文化视角的若干问题
商文明:中国“原史”与“历史”时代的分界点
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一
二
三
论“ 青铜时代”概念的时空适用性——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青铜时代”的时空分布模式
二、东北地区用铜遗存的时空梳理
三、“青铜时代”概念运用的学理辨析
精细化分析:早期国家形成研究的有效途径——从秦小丽教授新著说起
【观潮】
高度与情结——夏鼐关于夏商文化问题的思想轨迹
一
二
三
四
“新中原中心论”的学术史解析
由区系类型到一般进化论
中原中心究竟始于何时
中原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夏”遗存认知推定的学史综理
一、信念史
二、概念史
三、推定史
四、称呼史
冷观三星堆
从多元到一体的轨迹
半月形传播带与中国弧
三星堆文化年代之惑
“外来品”敲定年代上限
器物坑与青铜时代
三星堆与金沙关系之谜
古蜀情结中的三星堆阐释
盗墓题材作品与外星文明
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
一、遗址与文化分期的混淆
二、与“蜀”文化的比附
三、三星堆遗址一期的剥离
四、宝墩文化的提出与受阻
五、始年仍被提前的困惑
【附录】
注释
本书所引主要考古资料存目
仰韶时代
龙山时代
二里头——殷墟时代
两周时代
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后记
溯源中国是2022年由读客文化出版,作者许宏。
得书感谢您对《溯源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