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针对其材料来源多样化的“辑录体”编纂体制,通过建立“《文献通考·经籍考》数据库系统”并进行史源学的考察,将作为《经籍考》主要引文来源的六部书目以及其他非书目来源的原典与《经籍考》正文中的每一条逐一核对链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第一节 《文献通考》及其《经籍考》的版本、整理与学术地位
一、《文献通考》及其《经籍考》的版本与整理
二、《文献通考》及其《经籍考》的评价、著录与学术地位
第二节 《经籍考》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成书背景的研究
二、版本、校勘及其相关研究
三、引书、辑佚及其相关研究
四、序文、解题、按语等内容要素的专题研究
五、一书重见问题的研究
六、辑录体编纂体例的研究
七、分类体系、书籍归类及其目录学价值的研究
八、史学思想的研究
九、各部类的专题研究
十、余论——目前研究之不足及展望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的分析相结合
二、目录学与学术思想史的分析相结合
三、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相结合
第一章 《经籍考》的内容层次及其编纂体例
第一节 《经籍考》的内容层次及其书目析论
一、《经籍考》内容层次的分析
二、书目数量及其部类分布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经籍考》的编纂体例及其文献析论
一、辑录文献的剪裁方法
二、辑录文献所属部类与出处的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经籍考》的分类体系及其归类调整
第一节 《经籍考》分类体系的总体分析
一、《经籍考》的分类体系及其与历代目录的因革关系
二、《经籍考》分类类目之衡定——以阴阳类与术数类为例
三、古籍目录归类异同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经籍考》各部类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一、经部的分析
二、史部的分析
三、子部的分析
四、集部的分析
第三章 《经籍考》中重见与参见现象的分析
第一节 《经籍考》中互著与别裁的分析
第二节 《经籍考》中一书重见及别行的分析
一、跨类重见
二、个人之总集与别集分别著录而重见
三、部分内容之别行本
四、因版本不同而在同类重出
第三节 《经籍考》中参见法之分析
一、马氏自撰之文字
二、辑录他人之文字
第四章 《经籍考》中书目撰者的校勘分析
一、因避讳制度而形成的异文
二、因文字发展而形成的异文
三、因文字错讹而形成的异文
四、误题撰人
五、其他情况
第五章 《经籍考》中马氏注文与按语之分析
第一节 《经籍考》中马氏注文之分析
一、著录分析
二、文本校勘
三、内容参照
四、注释说明
第二节 《经籍考》中马氏按语之分析
一、撰者及书目的考辨
二、分类体系与书籍归类的调整
三、历代学术传承与各家学术源流
四、书籍与学术的考辨
结论
参考文献
一、《文献通考》及《经籍考》的古籍刻本、影印本与点校本
二、“历代书目数据库”所依据的版本
三、相关古籍影印本及整理本
四、期刊论文
五、学位论文
六、其他相关文章
七、专著
附录一 相关目录学论文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调整及其学术意义——兼论马端临的思想立场
一、古籍分类的过程、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二、《经籍考》中的分类调整及其学术意义
三、结语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赋分三种说考论
一、《汉志·诗赋略》的内容及其分类
二、前人时贤关于《诗赋略》前三种分类标准的意见之述评
三、余论
附录二 《文献通考·经籍考》相关数据库及其表格
《文献通考·经籍考》数据库分析系统的建立及其方法
一、历代书目Excel电子表格的建立
二、《文献通考·经籍考》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华东师大点校本《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失断之处一览表
《经籍考》中马端临按语一览表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一)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二)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三)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四)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五)
《经籍考》中辑录之解题内容的分类示例
一、书名考异
二、版本考异
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是2018年由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连凡。
得书感谢您对《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