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古典学的眼光审视早期中国文学的历史格局和精神气象。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海内外有关早期文明形成、历史运行、出土文献、文字考释、礼乐制度、早期书籍版本生成以及书写方式、早期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学术评论,共17篇。
全书分为“六经与文学”“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域外汉学”6个栏目,旨在描述中国早期文学以礼乐文化为土壤的恢弘气象、城邦精神、器物艺术、文本书写以及经典时代的形成,探索中国古典学的独特意蕴,以寻求中国早期文学研究的方法突破。
作者简介
作者傅道彬,1960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76年中学毕业,先后在吉林省蛟河县、蛟河煤矿做过下乡知青,当过采煤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师范人学中文系,1982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巾文系,1985年获文学硕上学位;198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从师于石声准教授和张舜徽教授,1991年晋升教授职务。
著有《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诗外诗论笺》《晚唐钟声》《歌者的乐园》《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歌者的悲欢》(与人合著)、《文学是什么》(与人合著)等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红楼梦学刊》等海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1998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员”。先后承担过教育部及日本文部省等多项研究课题,任中国诗经研究会、巾国屈原研究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综合研究
“三代之学”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构成和精神接续
引言
一、三代文明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形态和历史线索
二、城邦、礼乐、器物:三代文明的生长空间、历史土壤和证明形式
三、经典时代与早期中国文学书写的特殊意义
四、“以复古为解放”:中国古典学的学术变革与精神接续
六经与文学
《左传》写人的事、言、谶三维笔法
一、三维笔法举例
二、三维笔法与多维形象
三、三维笔法与《左传》叙事
流亡者的脚步:春秋时代世族的避乱出奔及文化意义
一、出奔的主要原因
二、世族出奔引发的历史哲学思考
三、世族出奔的文化传播意义
《左传》预言的依据类型与结构意义
一、预言的依据类型
二、预言的结构意义
小结
晋国赋诗言志之风与晋人用《诗》的独特风范
一、赋诗言志与晋国悠久的用《诗》传统
二、晋国赋诗名家与其诗学成就
三、外交宴飨中晋人用《诗》的独特风范
四、赋诗的作用与晋人用《诗》的影响
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
《庄子》“卮言”再辨
一、关于“卮言”的几种说法
二、卮言并非《庄子》中不可或缺的语言
三、《庄子》卮言的文学特质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一、“适人之适”即为“他乐”之境
二、“自适之适”即为“自乐”之境
三、“忘适之适”即为“忘乐”之境
精、阴阳、德与《吕氏春秋》道论的生成
(一)道与精、精气之关系
(二)精气说与太一阴阳化生论的结合
(三)德即道:从“法天地”到“同天地”
精思著文:西汉诸子立言的学术史意义
一、西汉诸子有意于“作”以及对立言的追求
二、西汉诸子立言的“求治”目标
三、西汉诸子立言的学术史意义
结语
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
礼典空间与青铜器物审美幻象的生成
五行与五方:方位词语从完全确指到非完全确指的文化过程
一、五行与五方相配:方位词语成为文化符号的一个思维路径
二、水火为先:五行的排列顺序及五方的文化色彩
三、五行学说下五方的具象化:方位词语诗性意蕴的一个生成途径
“书”类文献“小邦周”叙事视角背后的民族记忆与思想维新
一、“书”类文献概念视域下的独立叙事单元
二、周人的民族记忆与“小邦周”叙事视角
三、思想维新
安大简“牖”字异文与《诗经·召南·采蘋》礼典
一
二
三
四
放马滩秦简《丹》之“柏丘”考与简文性质新证
一、文献记录、遗址追寻与“柏丘”的地理位置
二、古人“丘居”之俗与“柏丘”的地理位置
三、早期中国城市总体格局与“柏丘”聚落形成
四、战国时期郡县的发展与“柏丘”之名的消失
五、“柏丘”地名考证与放简《丹》的简文性质
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化诗学视域中《乐记》的诗学思想
一、《乐记》作者及其诗学精神
二、《乐记》文本及其诗学精神
三、《乐记》时世及其诗学精神
共情:魏晋时代的情感宣泄与文学表达
一、悲情
二、欢情
三、离情
中西早期诗歌的艺术分野:说唱与演唱
一、史诗结合与百兽率舞:“唱”的不同回溯
二、叙事艺术与抒情艺术:“唱”的不同蕴藉
三、人性世界与神性世界:“唱”的不同指向
域外汉学
新声与盲点:美国汉学界的《诗经》讽寓之辩及研究理路
一、定义:“讽寓”理论及《诗经》“讽寓”论的提出
二、反驳:余宝琳《诗经》阐释的“语境化”阅读
三、重释:张隆溪求同策略下的“讽寓阐释”
四、再定义:苏源熙《诗经》“讽寓”与规范性阅读
五、转向:顾明栋、柯马丁《诗经》阐释的新策略
六、美国《诗经》阐释研究的新视野与缺陷
后记
早期中国文学与历史批评是202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傅道彬。
得书感谢您对《早期中国文学与历史批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