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寻中国诗歌的发展轨迹,构建肇始时期的新诗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现代新诗诞生以来的相关资料以及诗人们的创作文本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以胡适、刘半农、沈伊默等人为肇始的现代新诗,自20世纪初期萌芽、创立以来,就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现代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去抒情化、重叙事性的要求。换句话说,现代新诗在抒情与叙事这两大要素之间,其天平是明显地偏向于后者的。
作者简介
作者姜玉琴,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作家、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新诗、古典诗学及比较诗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说明
绪论
第一章 “无传统”时代的现代新诗传统
第一节 有无“传统”的论争
第二节 现代新诗的叙事性与现代性
第三节 指向“科学”与“民主”的叙事性
第二章 现代新诗中的三大叙事传统
第一节 “为人生”的叙事传统模式
第二节 以“理”为上的叙事传统模式
第三节 西方宗教哲学框架下的叙事传统模式
第三章 从《尝试集》到《女神》:叙事与抒情的新诗传统
第一节 新诗奠基时期:郭沫若新诗的缺席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艺术范式:抒情与叙情
第三节 非抒情、非个性:一种更具时代性的话语
第四节 一种反个人主义的诗学:以写景叙情为主导
第四章 胡适的现代新诗叙事观念
第一节 “说理的诗”与“具体的做法”
第二节 “诗的具体性”与“美文”的含混性
第三节 叙“观念”与叙“主义”
第四节 从言“无物”到言“有物”
第五节 从“诗缘情”到“诗说理”
第六节 “事”与“叙事”
第五章 胡适新诗理论的跨界叙事与叙事说理
第一节 “作诗须得如作文”的理论辨析
第二节 引“文”入“诗”
第三节 用“文”之长,补“诗”之短
第四节 “新的诗的观念”与“新的作诗的方向”
第五节 “平常经验”与“是人生”的诗学观念
第六节 叙事方式与实际问题
第六章 叙“颓废之美”与“悲观主义”哲学的李金发
第一节 “笨谜”之“谜”与误读之读
第二节 师承想象、美与颓废
第三节 叙同一首“死亡”之诗
第四节 从古诗的“愁绪”到李金发的“死亡”
第五节 “虚无之梦”和叔本华“悲观的人生观”
第六节 一种不同于古诗的死亡叙事
第七章 作者、隐含作者与角色设置:穆旦的《诗八首》
第一节 谁构筑了诗歌文本:有关“隐含作者”
第二节 抒情的间接性:从隐含作者到人物角色
第三节 “我”与“你”:不符合传统爱情的爱情角色
第四节 不可永恒性:一种现代爱情观念的演绎
第五节 “我们”:攀登在宗教哲学峭壁上的人物角色
第八章 袁可嘉与现代新诗的叙事传统
第一节 命名:现代新诗的“综合性”传统
第二节 “戏剧化”对“现实性”的取代
第三节 戏剧化与客观性、间接性
第四节 走向“叙事性”的现代新诗
结语
思浓情淡:中国现代新诗叙事传统研究是202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玉琴。
得书感谢您对《思浓情淡:中国现代新诗叙事传统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