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现代性角度考量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早期理论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主题是当代理论和文学创作的转向问题,此一转向牵涉到当代社会从后现代转为现代性这一重大问题,而这个像是倒退的转向构成了当代学术运行推进的轨迹。与此相伴,“现代性到底是后现代的残羹还是补药”的问题便成了本书的重要论题。本书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多有重合之处,但又往往针锋相对,对后者作了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作者简介
作者陈晓明,195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众妙之门》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
第一辑 后现代的现代性
上编 现代性隐忧
第一章 替代与补充:从后现代到现代性
后现代变成了“现代性”问题
审美的现代性意义
“现代性”论述引入中国当代文学
建构现代性的“当下本体论”意义
第二章 超越隐忧:现代性之多样性与本真性
现代性之“隐忧”
现代性的多样性方案
重新确认的后现代根基
第三章 多元的困扰:理论的越界与转向
理论前沿:越界与多向选择
西学视野:后理论、批判话语与解构
文化研究:身体、图像及其向当下转向
第四章 变革的极限:现代性与文学的非历史化
现代性与历史化
非历史化叙事与反本质主义写作
无法历史化的女性写作
现代性与重新历史化
第五章 虚妄的强加:文学的道德诉求
什么是道德?谁的道德?谁道德?
历史之外的强加: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力量
文本内的错位:道德与审美表现力
道德与当代审美意识聚合
第六章 文学的韧性:历史化与个人记忆
尖锐的断裂:启蒙叙事与革命写作
书写的妥协:个人记忆与历史化的叙事
结语或文学的非历史化问题
第七章 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
关于“鬼影”的文学叙事
被历史覆盖的文学经验
个体经验与反思性的匮乏
告别历史或过激的补充
第八章 多义的记忆:历史“回归”或者在别处
历史再次无法拒绝
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内在性
叙事的神奇性与历史的他者化
抒情性叙事与历史的自我化
历史始终“在场”或者断裂
下编 后当代幻象
第一章 记忆的解脱:“私密”与历史陷阱
动机与假象:原罪、隐私的修辞意义
深化与改写:历史/道德的陷阱
私人性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异
第二章 重写故乡与后现代的“恶之花”
现代性的历史叙事及其在当代的变革
在历史碎片中重绘乡土/后现代图景
同性、同乡及其颠覆同质化的历史
故乡的迷失与对文化母本的追踪
第三章 新新浪漫主义:后现代的变形记
潮流或市场的梦想:浪漫又先锋?
后现代的尴尬:现实的错位
BOBO族的美学:新新浪漫主义
文化象征意义:倒退或者补课?
第四章 从容中的坚韧:无法穿透的现代性之墙
对人性的绝对叩问
历史轮回与“现代性”之坝
在爱欲的尽头舞蹈
在偏斜中发掘荒诞的诗性
穿越过当代生活的废墟
第五章 “凿空”西部的神秘:生活的肯定性
沈苇:当下生活的肯定性
董立勃:日常生活的伦理
刘亮程:过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 “天下”的托词:责任、规训与暴力
“天下”:面向新国际的规训
“天下”:暴力与艺术的超越境界
暴力美学的依据和托词
第七章 最终的秘密:墓碑、瘤子与乱伦后的谋杀
秘密地带,墓碑,文本的虚幻性
瘤子,叙述的飞扬与乡村的苦难
乱伦、谋杀与人性的秘密
山谷里的诫碑,历史遗产与另外的道路
第八章 “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
底层的苦难与悲悯情怀
推向极致的表现方式与脱身式的变异
囚禁的思想根源与脱身的艺术可能性
附录一 《现代性的幻象》序
附录二 自序:记忆与踪迹
附录三 修订版序言
第二辑 无望的叛逆
上编 寻找现代主义
第一章 歧途中的选择:现代审美进向
超功能选择:文学取代宗教
选择中的分化:纯艺术、亚艺术与边缘艺术
逆反维度的审美进向
走出歧途,走向现代精神极地
第二章 超越粗陋理性:作为艺术表现的现代审美主体
理性主义及其限制
后理性主义:超越粗陋理性
超越的审美主体:重建个体敏感性
审美个体的外化与内化:永久更新的统一体
第三章 现代精神溯源:乡村与城市的冲突
两种文化冲突的历史叙事
欧洲文化的内在心灵
当代中国的文化蜕变
第四章 文学视界:无限的审美统合体
审美视界的历史涵义
视界融合的审美功能
文学视界的深度进向
审美视界的超越性意义
中编 走进后现代主义
第五章 拆除深度模式:走出现代主义的阴影
落入象征的深渊:堕落与反叛
走出结构,走向平面:没有底盘的游戏
浮躁的超越:无根的创作与理论
第六章 常规与变异:有限的美学承诺
新写实:退出原生态或解构历史神话
先锋派:冲刺者与迟到者
潮流之外:王朔及其他
“我”的故事:我们时代的心理自传
结语:文学的历史境遇及其美学承诺
第七章 过渡性状态:后当代叙事倾向
简要的前提:“状态”的历史流变
后当代情境:主体的漂移状态与表象拼贴方式
被书写的客观现实:欲望化的外形或超感官状态
越过界限的价值标向:后道德状况与女性的祈祷
多元化的过渡性状态与欲望化的轴心
下编 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来临
第八章 无法拒绝的现实:中国的后现代文化及其理论研究
中国产生后现代的历史语境
中国先锋派的后现代倾向
大众文化的后现代性
中国后现代研究者的态度和立场
第九章 想象的位置: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
转折与错位:文化民族主义在当代的起源
假想的对抗:中国可以说“不”
在想象中构成的现实:民族主义在当今中国的实践功能
想象与实际:民族主义在当今中国的两难处境
结语:无法终结的想象
第十章 文化研究:文学批评的后—后结构主义时代
前言:文化研究的当代趋势
必要的前提:后结构主义与新历史主义
政治上正确:新的意识形态趋势
后殖民理论: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
大众文化:新的压迫与解放
结语:文化研究的意义与新的理论期待
附录 《无望的叛逆》序言
陈晓明文集:后现代的现代性是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晓明。
得书感谢您对《陈晓明文集:后现代的现代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