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之道:以颜惠庆、傅秉常、张忠绂等为中心

折冲之道:以颜惠庆、傅秉常、张忠绂等为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外交家、外交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专题研究,逐个梳理了相关人物的外交思想,从而呈现了民国外交思想发展的整体面貌。

内容简介

书中各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分别是王正廷、蒋作宾、颜惠庆、黄郛、张群、王宠惠、孙科、郭泰祺、宋子文、傅秉常、王世杰、张忠绂、周鲠生、王芸生,最后两章是对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外交评论》《外交月报》的研究,刊物中的许多作者,实际上也是当时外交界与言论界具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作者简介

作者左双文,1961年生,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个人专著、个人编著或主编著作有《华南抗战史稿》《困境中的突围——重大突发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对策》《民众、公众舆论与国民政府外交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史》,参与《广州通史》《广东民国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文明大跨越》等书的编著,发表论文7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王正廷外交思想述论

第一节 以国民为后盾的外交思想

一 注重国民外交

二 注重以民意为后盾

三 注重国民团结

第二节 注重提高国家实力的外交思想

一 主张实业救国

二 主张改良内政

三 主张提高国防力量

第三节 温和型的革命外交思想

一 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二 不屈不挠但又和衷妥协的废约精神

三 采取满期废除、逐个谈判与分点进行的废约方法

四 重视英法美与孤立日本的废约策略

五 主张利用国际力量

第四节 若干基本的外交策略与做法

一 办外交要不达目的不罢休

二 提倡适度外交

三 重视公开外交,反对秘密条约

第二章 蒋作宾外交实践及外交思想

第一节 使德期间:联德苏以制日的外交思想及实践

一 调停中东路事件

二 推动中德关系的发展

三 推动中苏复交:中苏“万不能久断邦交”

第二节 使日期间:直接交涉的主张及实践

一 九一八事变前后力主与日本直接交涉

二 参与“一·二八”事变之善后

三 伪满洲国成立前后的交涉

四 直接交涉的全面实践:与广田弘毅东京谈判

第三章 颜惠庆外交实践及外交思想

第一节 颜惠庆的“国联外交”

一 “国联外交”策略下的外交活动

二 “国联外交”策略下对国联认识的变化

三 对颜惠庆“国联外交”的评价

第二节 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外交思想

一 “国家主权”的思想

二 外交事务中要积极主动

第三节 理性务实的外交策略

一 亲美外交

二 “温和”反日

三 联苏合作

四 国家间相互合作的思想

第四节 对若干外交问题的见解

一 民众及舆论对外交的影响

二 外交、外交家、外交礼仪

第四章 全面抗战爆发前黄郛对日外交思想

第一节 黄郛对日外交思想的形成

一 黄郛对日外交思想形成的主观原因

二 黄郛对日外交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

第二节 黄郛对日外交思想

一 对日外交策略

二 对日外交思想之特点与内容

第三节 黄郛对日外交思想之评价

一 “卖国者”?“爱国者”?

二 委曲却不能求全的“失败爱国者”

第五章 张群调整中日关系的努力及其策略

第一节 关于广田三原则的交涉

一 否认蒋介石承认了广田三原则

二 对广田三原则既不接受也不拒绝

三 “共同防共”问题

四 “中日经济提携”问题交涉

第二节 张群主要的对日外交策略

一 全盘解决与直接交涉

二 虚与委蛇,尽力拖延

三 软硬兼施

第六章 王宠惠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王宠惠的大国合作制日思想

一 大国合作制日思想之形成

二 战时大国合作制日思想之发展

第二节 王宠惠的主权思想

一 王宠惠主权思想之形成

二 王宠惠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王宠惠主权思想之特点

第三节 王宠惠的战后集体安全思想

一 王宠惠战后集体安全思想之形成与发展

二 王宠惠构建战后集体安全组织之主张与实践

三 王宠惠战后集体安全思想之特点

第七章 孙科“联苏制日”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坚决“制日”与联苏的外交主张

一 主张对日经济绝交

二 主张长期抵抗,挽救危亡

三 主张中苏复交

第二节 担负重任,促成苏援

一 促成中苏缔约

二 出访苏联,寻求援助

三 关注国内外局势,鼓舞民心士气

第三节 坚持对苏友好,彻底清算日本

一 坚持对苏友好

二 关注战后世界安排

第八章 郭泰祺外交实践及外交思想

第一节 参与对日交涉

第二节 使英时期之活动及主张

一 中国抗战“不容许中途屈服”

二 积极争取外援,联合制日

第三节 任战时外长后的抗战外交宣传

一 呼吁建立国际反侵略战线

二 “ABCD”相联合,“必获胜而导致世界于和平”

第九章 宋子文的外交实践与主张

第一节 宋子文与国民党人的联俄政策

一 投效革命的亲苏左派

二 宋子文与苏方的良性互动

三 宋子文对联苏政策态度的转变

第二节 宋子文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

一 为谋抗日,中苏修好的推手

二 矛盾丛生,恶化的对苏态度

三 谋划失当,对苏外交的重大挫败

第三节 “英美派”代表的外交风格与思想

一 实效显著的战时对美交涉及其独特理念

二 和而不同、亲疏有别的对英、对美外交

第十章 傅秉常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

第一节 受教于伍廷芳:关于外交人才之培养与操守

第二节 广东军政府时期之外交工作

一 尝试联英受挫,参与联苏工作

二 调解沙面罢工,斡旋沙基惨案

第三节 任职国民政府外交部

一 佐理伍朝枢时期

二 两次访苏之行与促成英美苏联合之构想

三 举足轻重的政务次长

第四节 驻苏大使任上

一 驻苏期间的日常工作

二 力争参与四国宣言的签署

三 继续坚持与苏合作的政策

第十一章 王世杰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学者时期的外交思想

第二节 幕僚时期的外交思想

一 排日斥德,拒绝与法西斯和谈

二 对英:尽量稳妥,求取支持

三 对美:力谋亲善,争取奥援

四 对苏:委曲求全,避免决裂

第三节 外交部长时期的外交思想

一 东北问题

二 对日问题

三 中美关系

第十二章 张忠绂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张忠绂外交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抗战前对中国外交策略的见解

一 对远东国际关系的认识

二 主张实施以对日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三 主张实行结盟的外交政略

第三节 战时的抗日外交主张

一 以有计划的外交代替盲目抵抗

二 从依靠国联到联美苏制日的转变

三 重视国际形势对国内抗战的影响

四 重视战时民众舆论的力量

第四节 对国民政府外交问题的看法

一 对政府外交问题的认识

二 对解决政府外交问题的主张

第十三章 周鲠生外交思想与外交活动

第一节 北伐时期周鲠生的“革命外交”思想

一 “革命外交”主张的提出

二 “革命外交”思想之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全面抗战前对日外交思想

一 摒弃“弱国无外交”说

二 以国际法捍卫国家主权

三 主张继续争取国联干涉

第三节 全面抗战后的外交主张与外交活动

一 抗战初期主张多边外交

二 赴美开展“民间外交”

三 集体安全思想

第十四章 王芸生对日外交主张

第一节 主张对日缓抗

一 反对不抵抗主义

二 主张对日缓抗的具体体现

三 主张对日缓抗的缘由

第二节 主张对日直接交涉

一 国联不可恃,应该直接对日交涉

二 主张直接交涉的缘由

三 直接交涉的原则

第三节 主张联外制日

一 主张利用国际均势和国际力量

二 主张各大国合作制日

三 强调自强自立

第十五章 《外交评论》及其外交主张

第一节 《外交评论》概述

一 缘起及宗旨

二 编排栏目及作者

第二节 《外交评论》的国际对华政策之观察

一 对日本对华政策的观察

二 对国联处理中日问题的关注

三 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分析

第三节 关于提升国力与借助外力的建言

一 增强国家实力

二 争取外部援助

第十六章 《外交月报》及其对日外交主张

第一节 《外交月报》概述

一 创刊背景与王卓然其人

二 编辑、作者群体分析

第二节 对联外制日主张的理性思考

一 “可用不可依”之国联

二 力避战祸的苏联

三 “怜悯”中国的美国与“无动于衷”的英国

第三节 对日本的剖析及对中国应取对策的分析

一 对日本内政外交实质的认识

二 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三 对中国外交得失的检讨

参考文献

后记

折冲之道:以颜惠庆、傅秉常、张忠绂等为中心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左双文。

得书感谢您对《折冲之道:以颜惠庆、傅秉常、张忠绂等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以客户为中心:服务重塑酒店竞争力 电子书
一本酒店行业深耕者20余年实践经验总结。
秦汉土地制度研究:以简牍材料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讨论简牍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尤其学界存在争议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观念与制度:以考察北朝隋唐内侍制度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考察北朝至隋唐时期内侍制度的演变,凸显了观念与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北魏早期无内外朝之分。隋统一南北,设内侍省,将内侍部门定位为南衙下属机构。李唐前期,内侍制度承袭隋初的设置模式,内侍仍可担任外廷官员。至安史军兴,宦官任外朝官之习达到最后的高峰。自唐代宗诛鱼朝恩始,宦官在原则上不再任外朝官,而宦官把持的内朝机构及职能转而扩大。唐末的动乱中,宦官突破内朝体制的参政模式。然唐随后而亡,中古内侍参政之
教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的未来课堂 电子书
本书由多位美国资深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共同撰写而成,展现了如何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幼儿园教育帮助儿童成为有思想、懂关怀、受过良好教育、能够幸福生活的人。全书包括十一章:第一章介绍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的理论框架;第二章至第十章分别详解了在不同领域如何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包括课堂环境设置与调整、自然生态教育、融合课程、积木探究、博物馆探究、花园项目、冲突管理、数学教育、教师教育的开展;最后一章着眼
破茧成蝶2——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革命 电子书
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互联网产品架构和设计工作的思路,融会贯通,提炼出顺应新时代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