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解释了审美愉悦,建立了”诗以识为主“的命题。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古典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在解释审美愉悦来源之问题时,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诗学这两种思想话语不谋而合的认识论基础,即均认为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审美愉悦则是一种认知上的愉悦。

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来源于作品为心灵带来的认知上的特殊拓展。解决来源问题之后,本书进一步回应了审美分歧、美的普遍有效性、诗歌艺术风格的偏好等问题,为更统一的审美见识和更广博的审美趣味奠定理论基础。

最后通过对古代诗学核心概念与重要命题的逐一考察,建立起了以“诗以识为主”这一命题,统摄“言志”“缘情”“主气”“尚意”“立格”“宗理”等古代诗学理论体系中的传统命题,完成对古代诗学理论资源中基本命题的统一。

作者简介

作者宋烨,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国际知识产权法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博士期间师从蒋寅先生,在《江海学刊》《中国诗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自幼热爱古典诗歌创作,曾出版诗集《源识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问题群的提出及本书结构体系的展现

三、研究的目标、当代智识追求以及真实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超越审美分歧:美何以具有普遍性

第一节 “审美”的认知属性与西方美学重视认知的思想传统

第二节 康德论审美的普遍有效性:作为审美判断之认识论基础的“非确定性知性”能力

第三节 “非确定性知性”的深层问题

第四节 休谟关于审美普遍性的经典探讨及与康德的比较

第二章 古典诗歌审美活动所依据的普遍知性法则

第一节 概念何以能够用以指称世界?

第二节 古典诗歌艺术中的概念因素及其背后的知性法则

第三节 “概念性命意”与“意象性命意”之分野:古典诗歌知性法则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与传统诗学话语之间的对应转化问题

第三章 中国诗学史上最富知性意蕴的命题:诗以“识”为主

第一节 叶燮之前的“贵识论”诗学传统及其局限

第二节 叶燮杰出的“贵识论”思想

第三节 “识”背后的知性秩序:“活法”及其与康德“不确定的概念”之间的比较

第四章 “志”“情”与“识”之间的关系及“意”的媒介作用

第一节 “言志”“缘情”与“思无邪”

第二节 “意”对“情”与“志”的统摄作用

第三节 关键环节:“意由于识”以及对下面诸章的统领

第五章 “意”的知性分析

第一节 “意”的运动方式:“辞前意”与“辞后意”问题

第二节 “意”的知性属性:科林伍德的杰出分析

第三节 “意”中的情感:表现情感为何本质上是认知活动

第六章 “气”何以通向“识”:“气”的知性分析

第一节 自然之气与道德之气

第二节 拨开文气的隐喻之雾:气附“意”而生

第三节 文气与声调的关系

第七章 “格”何以通向“识”:“格”的知性分析

第一节 以“意”释“格”:“格”对“意”的依附性地位

第二节 典型的以“格”为中心的衍生概念

第三节 “命意”的非概念化以及“格”依附性地位在康德美学上的根据

第八章 “理”和“识”的关系:“理”的知性分析

第一节 罕见的思维高度:叶燮论“理”

第二节 翁方纲“肌理说”新探

第三节 “有理而不涉理路”:严羽的审美二律背反

第九章 “意境”和“识”的关系:“意境”中的知性问题

第一节 “意境”概念的性质:中性还是评价性?

第二节 “评价性意境概念”在近代以来的兴起

第三节 “意境”的诸要素分析及其整体艺术理想上的局限性

第十章 古典诗歌知性价值的集大成代表:杜甫的诗识与杜诗艺术的知性含量

第一节 杜甫“诗史”类作品引发的争议及古人对“诗”“史”关系的理解

第二节 “诗歌”区别于“历史”的独特知性品格

第三节 杜甫的伟大“诗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宋烨。

得书感谢您对《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六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六辑。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七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七辑。
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意象的学术专著。
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电子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正日益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问,以往积累的和正在不断涌现的大量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成为古典文学研究学术积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足以为我们带来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有意识地开辟国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翻译和评论工作,并于2013年12月举行了第一次“海外汉学名著评论”论坛,现将这次论坛的论文以及各位学者历年来积累的海外论著评论、学术史研究、学术动态介绍、学者访谈等成果汇为一辑,以
中国历代文化名家郑板桥的诗与画 电子书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对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一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士人风骨,能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