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现代化发展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现代化发展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道路选择的历史文化基础,是当代中国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显著优势。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系统揭示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内涵要义与辩证关系,全面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互为促进的历史进程与实践要求,深化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及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思考和研究,是文化传承与理论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商志晓,1959年10月生,山东莒县人,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10.05-2020.05);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出版《在思维的制高点上——对“理论”的新探索》《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科学发展观“深度理论问题”研究》等著作30余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研究项目5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2012年8月,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赴北戴河参加“专家休假”活动;2016年5月,应邀出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前言

导论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及其辩证统一

第一编 历史相遇: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第一章 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角色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启示

第二编 现实状态: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联结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要求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作用于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中华传统文化助推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第四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选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编 融会路径:中华传统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一章 以丰富政治智慧服务于执政党治国理政实践

第二章 以充沛价值理念润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三章 以正心修身理念作用于人的德性养成与素质提升

第四章 以完备人际规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章 以深厚民族精神凝聚华夏子孙共襄复兴伟业

第六章 以包容和谐思维推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第四编 发展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

第一章 当代中国现实任务: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的本质与规律

第三章 开辟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提升新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现代化发展研究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商志晓。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现代化发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中级本 电子书
本书为中级本,设9个单元,包括:乐府与古诗、词、散曲、心牍文、家书家训、碑铭文、序跋文、小说、诸经诸子等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初级本 电子书
本书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大内容展开,突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贵和尚中、家国情怀等主题。从经、史、子、集里选择文质兼美之作,注重选篇的思想性、审美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深人挖掘和阐发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期全面而准确地帮助读者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真谛。选篇上起先秦,下迄民国,涵括诗歌、辞赋、故事、语录、杂记、尺牍、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启蒙本 电子书
本书为启蒙级,设9个单元,包括:古诗初阶、歌唱之诗、传统节日诗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声律启蒙等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与矫正 电子书
本书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大力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教育矫正的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民族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论题,分五部分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