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经济学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法经济学概念、发展历史、相关法学和经济学知识、法经济学基本理论,财产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侵权法、司法程序、刑法、公司法、管制等部门法的经济分析,法律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展。
“法经济学”学科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法学院和经济学院开设本课程。
本书适合法学和经济学本科生学习或研究生以及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编者魏建,男,山东博兴人,1969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法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2006-200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法经济学方向访学一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资本市场。先后出版5部专著,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要著作有《法经济学:分析基础与分析范式》《管理层收购的成功之路》《法经济学:基础与比较》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法经济学导论
1.1 什么是法经济学
1.1.1 作为研究方法的法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
1.1.2 作为学科理论的法经济学:法和经济学
1.1.3 作为经济学范畴的法经济学:法经济学
1.1.4 作为法学范畴的法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
1.1.5 法经济学概念的特征
1.1.6 法经济学概念的意义
1.2 为什么要学习法经济学
1.3 本书的安排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二章 法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2.1 早期的法经济学思想
2.1.1 早期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2.1.2 早期经济学家的法律思想
2.1.3 经济学家对法律及法学家对经济的逐渐冷落
2.2 法经济学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2.3 法经济学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现代法经济学
2.3.1 发轫期:关注经济法律
2.3.2 孕育期:经济学进入法学的主要领域
2.3.3 接受期:法经济学进入法学院
2.3.4 质疑期:批判、反驳和深入
2.3.5 成熟期:法经济学运动的持续深入
2.4 中国的法经济学研究
2.4.1 空白期
2.4.2 酝酿期
2.4.3 萌芽期
2.4.4 成长期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三章 理性选择的经济学:法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
3.1 概述与基本概念
3.1.1 理性选择的经济学
3.1.2 一些基本概念
3.2 消费者选择与需求理论
3.2.1 消费者的偏好
3.2.2 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
3.2.3 消费者最优
3.2.4 一般化: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3.2.5 个人需求及需求决策
3.3 厂商选择与供给理论
3.3.1 利润最大化的厂商
3.3.2 厂商面临的约束:成本与技术
3.3.3 厂商供给决策:长期和短期
3.4 市场均衡、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
3.4.1 完全竞争下的市场均衡
3.4.2 一般均衡
3.4.3 福利经济学
3.4.4 市场失灵
3.5 信息经济学:影响决策的信息因素
3.6 博弈论:行为主体决策相互影响下的决策均衡
3.7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风险与保险
3.7.1 期望效用的最大化
3.7.2 风险态度
3.7.3 保险
3.8 行为经济学:决策中的心理因素
3.8.1 概述
3.8.2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9 产权经济学:成本与收益的边界
3.9.1 产权及产权经济学
3.9.2 产权的功能:界定成本和收益的边界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四章 法律与法律制度概论
4.1 法律的含义
4.1.1 静态的观点
4.1.2 动态的观点
4.1.3 上述结论的法经济学意义
4.2 法律的形成和演进
4.2.1 关于法律的形成和演进:宏观和微观的角度
4.2.2 经济学对法律的形成和演进的研究
4.2.3 一些启示
4.3 法律体系与法律结构
4.3.1 基本概念
4.3.2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间的主要差异
4.3.3 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4.4 法律的运行
4.4.1 法律的运行及其环节
4.4.2 经济学视角下的法律运行及其成本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五章 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5.1 科斯的贡献与现代法经济学大门的开启
5.1.1 科斯定理
5.1.2 科斯贡献的重要性
5.1.3 交易成本:理解和使用科斯定理的关键
5.2 法律的市场类比与目标
5.2.1 法律的市场类比
5.2.2 法律的目标:规范的霍布斯定理和规范的科斯定理
5.3 法经济学分析方法
5.3.1 个体主义方法论
5.3.2 最优化分析和激励分析
5.3.3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5.3.4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5.4 法律的三个分析范式
5.4.1 谈判分析范式
5.4.2 博弈分析范式
5.4.3 行为分析范式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六章 财产法的经济分析
6.1 财产与财产法
6.1.1 财产与产权
6.1.2 财产法的基本问题
6.2 财产法的经济目的:稀缺资源的最优利用
6.2.1 产权形态与最优利用:产权形态的社会最优选择
6.2.2 通向最优利用的途径
6.3 产权的界定
6.3.1 产权赋予与获取的基本规则
6.3.2 产权界定的多头利益均衡原则
6.3.3 产权的确立和核证
6.3.4 产权界定的具体分析:河流水权
6.3.5 产权的细分
6.4 产权使用的冲突和限制
6.4.1 产权的使用和外部性
6.4.2 外部性的经济分析:基本模型
6.4.3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各种法律制度安排
6.4.4 产权的使用限制
6.5 产权的转让
6.5.1 自愿交易转让
6.5.2 非交易但自愿转让
6.5.3 非自愿转让
6.6 产权的保护
6.6.1 产权保护规则
6.6.2 效率救济
6.6.3 禁令和赔偿的法律实践
6.6.4 不可让与规则
6.7 产权的公共所有和使用
6.7.1 产权的公共性质
6.7.2 征用:私人财产的公共使用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七章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7.1 知识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7.1.1 知识产品概述
7.1.2 赋予知识以产权的经济合理性
7.1.3 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借助“衡平机制”实现利益平衡
7.2 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7.2.1 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7.2.2 版权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7.2.3 商标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7.3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
7.3.1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
7.3.2 知识产权保护阻碍经济增长
7.3.3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证据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八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1 合同法的基本内容与经济功能
8.1.1 合同
8.1.2 合同法
8.1.3 合同法的经济目的:最大化交换效率
8.1.4 合同法的经济功能
8.2 合同的成立
8.2.1 合同成立的经济学标准
8.2.2 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8.3.1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
8.3.2 合同的解释
8.4 合同的履行和救济
8.4.1 效率违约与最优信任
8.4.2 最优风险分配
8.4.3 特定履约
8.4.4 违约金
8.5 格式合同的效率与公平
8.5.1 格式合同
8.5.2 格式合同中的合作剩余分配
8.5.3 格式合同的管制
8.5.4 例外:针对市场失灵的格式合同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九章 侵权法的经济分析
9.1 侵权与侵权法
9.1.1 侵权法的经济本质:高昂交易成本下的强制“交易”
9.1.2 侵权法的基本法学构成
9.2 侵权责任的经济理论:确定最优的归责原则
9.2.1 侵权法的目标
9.2.2 预防行为与预防函数
9.2.3 不同归责原则下的预防投入与预防激励
9.2.4 假设的放松:其他因素对预防的影响
9.3 侵权损害赔偿
9.3.1 损失赔偿金的计算
9.3.2 关于赔偿的其他问题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十章 民事程序的经济分析
10.1 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10.2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选择
10.2.1 纠纷解决制度的经济目的
10.2.2 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10.3 起诉决策
10.3.1 诉讼的私人决策与社会决策
10.3.2 起诉费的双重功能
10.4 和解与判决决策
10.4.1 和解还是判决模型一:乐观模型
10.4.2 和解还是判决模型二:信息不对称模型
10.4.3 和解还是判决模型三:行为经济学模型
10.4.4 负值诉讼
10.5 最小化诉讼成本
10.5.1 诉讼成本及其最小化
10.5.2 诉讼费用:美国规则和英国规则
10.5.3 纠纷信息的交换与诉讼成本最小化
10.5.4 诉讼中的代理费用
10.5.5 审判制度
10.5.6 上诉的经济合理性
10.6 普通法的效率演进假说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十一章 刑法的经济分析
11.1 犯罪与刑罚概论
11.1.1 犯罪的界定
11.1.2 犯罪的收益和成本
11.1.3 犯罪的社会成本和刑法的经济学目标
11.1.4 最优威慑模型
11.1.5 刑罚
11.2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
11.2.1 罪刑法定
11.2.2 刑罚人道主义
11.2.3 无罪推定
11.2.4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11.3 犯罪的心理状态
11.3.1 故意和过失
11.3.2 蓄谋和冲动
11.3.3 认识错误
11.3.4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11.4 正当行为及其他
11.4.1 紧急避险
11.4.2 正当防卫
11.4.3 避险过当、防卫过当及报复性犯罪
11.4.4 自首和立功
11.5 犯罪的类型化依据
11.5.1 犯罪主体
11.5.2 受害人
11.5.3 作案地点、作案时间和作案方式
11.6 一般预防和个别预防
11.6.1 悔改
11.6.2 假释与缓刑
11.6.3 无实际危害结果的犯罪
11.6.4 精神病人与生理醉酒
11.6.5 累犯
11.7 犯罪的宏观经济学
11.7.1 影响犯罪率的各种经济因素
11.7.2 犯罪对经济的影响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十二章 公司法的经济分析
12.1 公司与公司法概述
12.1.1 公司的概念及其特征
12.1.2 公司法的基本内容
12.2 企业理论与公司
12.2.1 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12.2.2 不确定风险与剩余索取权
12.2.3 委托-代理问题
12.3 公司设立的法经济学分析
12.3.1 公司的设立条件
12.3.2 公司的登记审查
12.4 公司资本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12.5 公司内部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12.5.1 股东会——股东间利益关系的平衡
12.5.2 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平衡
12.5.3 公司股东权益的救济
12.6 公司外部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12.6.1 有限责任与债权人保护
12.6.2 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认
12.7 公司职工的权益保护
12.7.1 股东与职工关系的新变化
12.7.2 职工权益保护的措施
12.7.3 中国的职工持股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十三章 反垄断与规制的经济分析
13.1 反垄断与规制的经济学原理
13.1.1 垄断与竞争
13.1.2 垄断与社会福利
13.2 反垄断的经济学分析
13.2.1 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13.2.2 美国反垄断法的演变
13.2.3 欧洲反垄断法的发展
13.2.4 反垄断法的主要目标
13.2.5 中国反垄断法
13.3 规制的基本概念
13.3.1 什么是规制
13.3.2 规制的起源与变迁
13.3.3 规制理论
13.4 对自然垄断的规制
13.4.1 自然垄断的基本理论
13.4.2 自然垄断的价格规制
13.4.3 对自然垄断价格规制的替代:激励性规制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十四章 法律与经济增长
14.1 古典社会理论
14.1.1 马克思
14.1.2 马克斯·韦伯
14.1.3 梅因
14.1.4 涂尔干
14.2 现代化理论
14.2.1 政治发展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4.2.2 法律与发展运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14.3 依附理论
14.3.1 理论主张与实践表现
14.3.2 评价
14.4 新制度主义理论
14.4.1 制度与经济增长
14.4.2 国家的作用
14.4.3 意识形态的作用
14.5 现代观点:法律经济学
14.5.1 政府论
14.5.2 替代论
14.5.3 文化论
14.5.4 法与金融
习题
推荐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后记
法经济学(第二版)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魏建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经济学(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