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大事,本书尝试深化中国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分为史家个案、理论探讨、学术活动三个部分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在史料发掘上颇下功夫,竭尽所能,展开了档案、日记、口述等史料的收集,力图以新的材料讲出一定新意与深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侧重于专题式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而复杂的面相。
作者简介
作者赵庆云,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篇 史家个案
范文澜与中国通史撰著
范文澜早期的近代史研究
范文澜续写、重写《中国近代史》的构想及实践
胡绳与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
一、早年近代史著述
二、《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之成书及反响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撰著及反响
四、对“革命叙事”之调适
刘大年的史学研究
一、《美国侵华史》的撰写及论争
二、构建近代史学科体系
三、晚年近代史论述
荣孟源潜心筑础
一、史学研究与理论建树
二、整理编纂近代史资料之努力
“旧史家”与近代史研究
一、吕思勉的近代史书写
二、金毓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篇 理论探讨
“三次革命高潮”解析
一、“三次革命高潮”之提出
二、“三次革命高潮”之取向
三、“民族”与“阶级”的内在紧张
四、“三次革命高潮”之阐释弹性
何为“近代”
近代中国主叙事的源起流变与重构
一、李书概述
二、关于“学科化”问题
三、史学与政治
四、“革命叙事”的内在张力
五、结语
“历史创造者”问题再审视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述评
一、唯物史观及社会形态问题
二、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之争
三、对“中国中心观”的反思与批评
四、后现代思潮对史学研究之影响
五、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
六、公众历史学与大众化问题
七、数字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下篇 学术组织与活动
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与辛亥革命史研究
一、四次盛会之概况
二、会议主题之评析
三、理论、方法之嬗变
四、余论
井上清1960年来华访学始末
《台湾历史概述》成书过程
《顾维钧回忆录》翻译出版风波
从几则未刊资料解读黎澍
一、黎澍与沈元
二、所谓“历史问题”
三、一封辞职信
张国淦《中国方志考》的整理出版
后记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是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庆云。
得书感谢您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