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和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其中各逻辑范畴发展的顺序,综合介绍、解释、论述了《大逻辑》和《小逻辑》两书的内容,紧紧抓住黑格尔哲学的客观唯心论体系和辩证方法两大特征,对其内在矛盾作了详细的剖析。

作者对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以及同一与差异、差异与矛盾的关系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如何与认识论一致的问题,作出了具体说明。为便于读者了解作者近年来思想转变和发展的轨迹,本版增加了学术自述两篇和有关黑格尔哲学的论文四篇作为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世英,1921年生,武汉市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现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2015年所著《哲学导论》一书获第三届思勉原创奖。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哲学导论》《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等20余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顶峰”

二、“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

三、唯心论的先验论

第二章 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三种态度的批评

一、“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一态度”

二、“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二态度”

三、“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三态度”

第三章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

一、从康德到黑格尔

二、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

三、“凡是合理的就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就是合理的”

第四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用思想的唯心主义代替感觉的唯心主义”

二、用“逻辑上在先”的先验论否认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唯物论

三、用“绝对唯心主义”代替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五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真理是具体的思想

一、“具体概念”的意义及其在逻辑学中的地位

二、黑格尔“具体概念”说的“合理内核”及其唯心主义本质

第六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对立面的同一和矛盾的思想

一、对立面的同一和矛盾的思想贯穿于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

二、具体概念是对立面的同一

三、离开了对立面的同一,就不可能理解矛盾

四、矛盾是一切有限事物自我运动的根源

五、对立面的同一离不开矛盾斗争;同一不是指共同的东西

第七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圆圈式发展、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一、概念的“圆圈”式发展的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是“圆圈”式发展的具体途径

三、黑格尔关于“圆圈”式发展的理论的合理成分与错误

第八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分歧的思想

一、诡辩论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二、诡辩论随意抽取一个片面作为论辩的根据

三、诡辩论玩弄“抽象的否定”

四、诡辩论用抽象的帷幕隐藏具体的东西

第九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者一致的思想

一、逻辑学和本体论的一致

二、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一致

第十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部分

一、“质”

二、“量”

三、“度”

第十一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二部分

一、“作为自身反映的本质”

(一)“假象”

(二)“反映的规定”

(三)“根据”

二、“现象”

(一)“实存”

(二)“现象”

(三)“本质的关系”

三、“实在”

(一)“绝对”

(二)“实在本身”

(三)“绝对关系”

第十二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三部分

一、“主观性”

二、“客观性”

三、“理念”

附录 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

本版附录一 学术自述

本版附录二 改革开放

本版附录三 精神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本版附录四 黑格尔关于“反思”和对立统一的学说

本版附录五 崇尚有限与超越有限

本版附录六 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本版后记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世英。

得书感谢您对《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中国学术史论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专题论文”是著者根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路”,对当代重要学术现象、重要学术争鸣、重要学术成果等所进行的多种专题研究;“学术评论”主要是著者对近些年学术界出现的不正之风、不端行为乃至学术腐败等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有对学术界正面现象的肯定和评论;“学人访谈”是著者对当代著名学人陈平原、温儒敏、叶朗、王一川、王岳川、熊元义等的专题访谈,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上述著名学人近些年来学术研
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美要么等同于认识,要么看作实践活动,甚至认为美是人的全部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出现了遮蔽美、悬置美和放大美的“非美化”现象。康德以先验批判的方式检视了人类的认识原则、伦理原则和情感原则,揭示出美与认识、美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美划边定界,成为后来西方美学的规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共十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法(权利)哲学》——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自然与契约的彼岸——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等。
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 电子书
本书从对于人格和自我的讨论出发,就宗教神学、政治神学、费尔巴哈理论、马克思等学者及学派关于人和人格的论述进行讨论,分析其异同点,进而找出自我理论发展的线索及路程。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