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形式与历史

文学的形式与历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解构主义结合,创新文学研究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多部代表作中精选出来重新解构的文学与文化研究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后殖民批判结合起来,重新解读经典的文学文本,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

章节目录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东亚·思文丛书”学术委员会

“东亚·思文丛书”缘起

致读者——中译本作者寄言

目录

作为制度的“文学”与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文学

一、“日本文学”“国语”之现代性、意识形态性

二、文学与历史之间:在21世纪重读夏目漱石

明治日本近现代文学起源之文体学、叙事学考察

三、多声调交织的纠葛体“叙事”——明治日本小说《浮云》的描述句

四、作为故事的文体与作为文体的故事

五、视点和“叙事”的审级——明治初期翻译文学中的自然与文体

六、“叙事”第一人称与“记述”第一人称——明治二十年代第一人称小说百态

七、书写体的时空——相对性理论与文学

八、“阅读”的梦想

九、文体与自我身份——近代“标准语”和文学性语言

附录 本书所选文章出处

探讨“历史的诗学”

译后记

文学的形式与历史是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日) 小森阳一。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的形式与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汉语新文学与澳门文学 电子书
本书从整个汉语文学世界的宏观角度审视澳门文学:澳门文学提供的经验及其文学书写是独特的文学存在,澳门文学组织及其媒体形态为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而澳门文学的特有生态为汉语文学的生息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本书在全世界汉语文学的总体框架中,讨论澳门文学应有怎样的定位,并在汉语新文学发展的整体水准中确认澳门文学的独特价值,对于澳门文学的价值认知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