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

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围绕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三者关系展开的12篇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陈平语言学文选》丛书的第一卷,收入的12篇论文围绕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三者关系展开,研究对象是汉语句法、语义、语用和话语分析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包括汉语句子组织的基本格局、话题结构、同指称相关的哲学、逻辑、语法、语义、语用和话语问题、时间结构、话语组织、语法化等等,从形式、意义和功能的角度对相关汉语现象作详尽的实证分析和深入的理论阐发,旨在揭示汉语句法、语义、语用和话语篇章的主要特点,诠释这些汉语语言现象在普通语言学层面上的理论意义。其中5篇为英语论文,附有汉语提要。

作者简介

作者陈平,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讲座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获现代汉语硕士学位,及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 语言学系,获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UCLA、美国俄勒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及香港城市大学担任教学与研究工作, 后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作至今。陈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语法、话语分析、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历史语言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

1. 引言

2. 句子成分的定义

3. 语义成分的定义

4. 主题、主语和宾语与语义角色的配位原则

5. 结论

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

1. 话题—陈述结构

2. 汉语双项名词句

3. 汉语双项名词句的话题—陈述结构

4. 结论

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

1. 前言

2. 时间性与时间系统的三个方面

3. 时相结构

4. 时制结构

5. 时态结构

6. 结论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三 结语

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称”问题研究

1. 逻辑和哲学角度

2. 语义学角度

3. 语用学角度

4. 话语分析的角度

汉语定指范畴和语法化问题

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

1. 引言

2. 零形回指的适用范围

3. 零形回指的使用条件:制约因素的多样性

4. 话语结构特征对于零形回指的制约作用

5. 结论

后记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of structural topics and relativization in Chinese

1. Introduction

2. Topic construction and three types of S-topics

3. Rel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4. Previous account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Cs and RCs

5.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of S-topic

6. Correlation between three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of S-topic and the TC in Chinese

7. Concluding remarks

Aspects of referentiality

1. Introduction

2. Semantic referentiality

3. Pragmatic referentiality

4. Discourse thematic referentiality

5. Conclusion

Referentiality and definiteness in Chinese

1. Referentiality

2. Definiteness

Identifiability and definiteness in Chinese

1. Introduction

2. Cognitive basis of identifiability

3. Linguistic encodings of identifiability

4. Definiteness in Chinese

5. Concluding remarks

Indefinite determiner introducing definite referent: A special use of“yi‘one’+ classifier”in Chinese

1. Introduction

2. ‘yi + classifier’ used with definite referents

3. Function of‘ yi + classifier’with definite referents

4.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pecial use of ‘ yi + classifier’and the other uses of the indefinite marker

5. Concluding remarks

Epilogue

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陈平。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语法范畴间的互动机制 电子书
本选择语法中的疑问、比较、否定等几大基本范畴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语言使用的视角,分别从词法、句法、语义等角度对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进行了历时研究。词法研究中强调频率、语义是影响单音词语素化的重要因素,句法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单音词语素化时的去范畴化过程,语义研究主要考察了单音词在所属语义场中的地位变化及相关概念域的历时演变。最后,基于共时与历时的比较,探讨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类型、阶段、难易度和动因等问题,并从构式化的视角论证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性质。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比喻研究 电子书
本书聚焦于真实语言中的比喻使用现象,在相对真实的话语交际环境下,借助于跨学科视角,探讨比喻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以及应用规律,从而揭示比喻的本质特征,对话语中的比喻使用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从理论及实践上丰富和拓展现有的汉语比喻研究。
职业汉语能力与素养(第二版) 电子书
沿用《职业汉语能力与素养》(ISBN978-7-5429-4763-5/H)原有的框架体例,以语文应用能力为分类标准,整合五个模块: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实用文阅读技能训练、实用文写作技能训练、逻辑基础能力训练、人文素养与职场人生。原内容适用专科学生,在此基础上,增加近两年关于口语交际、实用文读写的最新研究理论;强化训练部分增加个人脱口秀技能训练、电商平台口语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文案读写训练、自媒体文案
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 电子书
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