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

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梳理程序正义的学术脉络,构建源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程序正义理论。

内容简介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实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义。在我们这样一个普遍倾向于看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社会,不仅在法律共同体领域,还应包括更大的公民范围,都有必要重新认识程序,树立程序思维,通过寻求程序的力量,扭转实体本位、程序虚无的趋势。实体和程序双管齐下,法律权威的恢复或可期待。

那么,程序为何重要?程序有着怎样的价值?程序正义价值如何独立于实体结果?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本书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回答。

本书主要认为,程序正义观念起源于自然正义和正当法律程序;存在绝对工具主义、相对工具主义、程序本位主义、经济效益主义四种程序价值理论模式的分野;程序正义价值有其独立性和构成要素;程序正义可分为对抗性的程序正义和协商性的程序正义等。

程序正义的理论虽然抽象且颇具思辨性,但在作者深入浅出、简洁流畅的文笔之下,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可以作为研习程序正义理论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曾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在正式的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法律理念的普及和启蒙工作。在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提下,更追求“做万场讲座”,努力向法科学生、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普通公众传播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出版说明

第二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部分 程序正义的学术史

第一章 程序正义理论的兴起

第二章 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

第三章 萨默斯的“程序价值”理论

第四章 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

第五章 贝勒斯的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

第六章 主观的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正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第二部分 程序正义的理论

第七章 作为法律价值的程序正义

第八章 程序正义的自主性价值(Ⅰ)——程序正义的非工具价值

第九章 程序正义的自主性价值(Ⅱ)——程序正义对裁判结果的塑造作用

第十章 协商性的程序正义

参考文献

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陈瑞华。

得书感谢您对《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犯罪学基础理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实务工作者在具体的犯罪行为干预工作中,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残障权利研究(第二卷) 电子书
本册是《残障权利研究》2015年第2卷第1期,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实证法学研究(第二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期。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探索 电子书
一部从诉讼法学专业角度研究司法体制改革的诚意之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须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当前,保护“非遗”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书对于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既是一部科普之作,也是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