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作者自2008至2016年发表的20篇论文。

内容简介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理学与文学、诗派形成原理、文章学,以及做两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宋代科举与文学》《宋元文章学》)后意犹未尽的相关文章。大致按原发表时间先后排列,部分文章作了些许修改或补充。因作者此前曾出版过论文集《宋代文学探讨集》,本稿与前书性质相似,故命曰《宋代文学探讨续编》。

作者简介

作者祝尚书,1944年10月生于四川阆中。1982年获硕士学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馀种,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主持国家、教育部及四川省研究课题,并获优秀成果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序

论宋人“诗人诗”、“文人诗”与“儒者诗”之辨

一、 宋诗新变:由“诗人诗”到“文人诗”

二、 宋诗再变:由“诗人诗”、“文人诗”到“儒者诗”

三、 “儒者诗”的价值定位与理学家的诗歌史重构

四、 宋明学者对“诗人诗”、“儒者诗”之辨的批评

以道论诗与以诗言道:宋代理学家诗学观原论

一、 宋代理学家的诗歌生成论:诗源于道

二、 宋代理学家的诗歌价值辨识:凡圣分等

三、 宋代理学家的诗歌艺术论:诗无工拙

四、 宋代理学家以道论诗的恶果:“洛学兴而文字坏”

论南宋的文章“活法”

一、 南宋文坛的“活法”思潮

二、 “活法”论的“圆”文说

三、 写作中的“活法”操作

四、 南宋文章“活法”的现实指向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一、 由西昆派诗人“研味前作”的审美发现说起

二、 西昆诗风之变:由“唯说气象”到“昆体工夫”

三、 昆体四六之变:由“裁割纂组”到“组缀裁剪”

四、 “身份”认同是宋代文学体派延续的心理“脐带”

略论文章学研究的资源开发

一、 文章学研究被冷落的原因

二、 文章学资源开发的途径

三、 破除文章学资源开发的几点认识障碍

四、 文章学资源开发的急务与前景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一、 时文“以古文为法”的提出

二、 时文“以古文为法”与文学回归欧苏

三、 古文评点是古文通向时文的桥梁

四、 时文“以古文为法”的影响

王安石“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对科举的影响

一、 “道德”、“性命”及王安石的“道德性命论”著作

二、 王安石“道德性命论”的佛老渊源

三、 “道德性命论”主导科举及旧党的反击

四、 北宋末“道德性命”时文论略

论赋体类书及类事赋

一、 见于书目著述的赋体类书及类事赋

二、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的早期用途

三、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的类别和撰写原则

四、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的表达特征与影响

试论我国科举制度延续千年的原因

一、 大众参与,使科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 公平竞争,使科举获得社会的广泛信任

三、 前程美好,科名成为士子为之奋斗的目标

四、 举业官学化,科举满足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科举守护神“文昌梓潼帝君”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一、 “梓潼神”的来历与发迹

二、 由普济神到专司“桂禄”

三、 梓潼神的东传

四、 文昌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的合一

五、 简要的结语

试论王应麟《词学指南》的价值

一、 “编题”“编文”,总结了宋代类书的编纂方法

二、 词科十二体“体式”,丰富了宋代文章学

三、 历科题目及题名,记载了宋代的词科史

论科举与文学关系的层级结构

一、 问题的提出:困惑与出路

二、 科举的两大层级:科举制度与科举考试

三、 科举与文学关系的第一层级:科举考试与文学

四、 科举与文学关系的第二层级:科举制度与文学

五、 余论与结论

略论《宋登科记考》的体例

一、 关于《大宋登科记》

二、 《宋登科记考》与《大宋登科记》体例比较

三、 从《宋登科记考》体例略论其史料价值

唐宋制科盛衰及其历史教训

一、 唐代制科的定位:待“非常之才”

二、 宋代制科的制度变迁与衰落

三、 宋代制科衰落的深层原因:考试

四、 唐宋制科盛衰的历史教训

论文章学视野中的宋代记序文

一、 记序的起源及宋代“变体”

二、 记序文的体式与作法

三、 记序文的写作技法

论文章学视野中的“宋体四六”

一、 “宋体四六”及其流派的文章特征

二、 “荆公派”四六的作法

三、 “东坡派”四六的作法

四、 文章学视野中四六两派的优劣得失

论中国文章学正式成立的时限:南宋孝宗朝

一、 诗赋格法是文章学创立的学术基础

二、 孝宗“更化”与古文典范的确立是文章学创立的必具条件

三、 理学事功派是文章学正式成立的主力

关于文章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 关于文章学的定义

二、 关于文章学的内涵

三、 关于文章学的起源、发展与成熟

四、 关于文章学研究与文章研究之区别

《续修四库全书·宋别集》收书商榷

一、 失收,凡十一种

二、 版本选择失当,凡四种

三、 著录失当

谈《蒙川遗稿》十卷、四卷之关系

一、 《蒙川遗稿》十卷本

二、 明抄十卷非抄大德本辨

三、 四卷本乃明抄十卷本之合并

后记

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是2020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祝尚书。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以美国亚裔文学的总体性研究为开端,收录了亚裔各个族裔文学分支的研究成果——日裔、韩裔、印度裔、菲律宾裔和越南裔文学中的经典作家和作品研究,展示了我国学者在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领域的论文成果。
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既有关于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又有整体述评;既有对比较文学热点问题的质疑与回应,又有方法论问题的批评与建构。
美国拉丁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一共选取了30篇学术论文,均为近年来国内期刊登载的、与拉美裔美国文学有关的研究成果。依据论文主题将其分为成长与觉醒、记忆与历史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抗争、身份寻求与建构、文化认同与和解、综述简介和多视角评述六个部分。拉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墨西哥裔、古巴裔、多米尼加裔、波多黎各裔等美国作家的文学作品。来自不同拉美国家的移民及其后代语言共通,但由于原生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
美国犹太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收入中国学者在美国犹太文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对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浦·罗斯,辛西娅·欧芝克,哈依穆·波特克等)都有论及,对年轻犹太作家(阿丽嘉·古德曼,格蕾斯·佩蕾等)的作品也有研究。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电子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