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内容简介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与教学领域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话语占据了强势地位。有关教学改革的话语大多也集中于教学 过程,或者与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相关的一些话题,过于关注教学 活动,追求“新颖”、热闹,为活动而活动。而有关占整个基础教育课 程结构80%以上的国家课程的话题被挤到了边缘。新课程实施的一个 核心问题被忽视了,即课程实施如何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是课程实施和课堂 教学的依据。但这一规定并非基于课程意识支配下,教师自觉的教学觉 醒(一种教学活动主体自觉的唤醒),而是源自政策的规定,似乎只要 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实践和日常教学自然而然会依据课程标 准。然而,由于相应理论研究的不足,许多教师都缺乏基于标准设计课 程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实施无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课程标准的达成。因此,对新课程的实施而言,迫切需要的是教师树立 课程意识,理解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基于标准实施 教学,实现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换。这需要教师具备保证目标落实 的能力、设计达成目标的评价、选择和组织主题内容和活动的能力以及 实施能力。本文以体育课程为突破口,针对课程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背 景下,过于关注理念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过于关 注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而忽视基于标准的课程实 施问题,围绕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分析体育课程标准,以期对体育课程标准有一个深入的理 解。在对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历史(课程标准一教学大纲一课程标准) 作简单疏理的基础上,主要讨论现行体育课程标准的几个主要特征,进 而提出一个六维分析框架,对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作比较深入的剖析。体 育课程标准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根本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对体育教学过程 的监控(教学大纲所强调的)转向了对体育学习结果的监控(课程标 准所强调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主要是内容标准,没有在国家层面 上开发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这就给教师基于标准实施体育课程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部分讨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模式。以泰勒原理为基础, 设计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可以遵循wiggins与McTi曲e提出的逆向设计 模式,采用课程对应技术设计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方案。整个课程决策过 程分为三步,首先是基于课程标准界定各级层次的目标,其次是开发基 于表现的学业评价,最后是学习经验的选择与组织。高质量的课程方案 是基于清晰的、明确的体育哲学设计而来,反映了在课程标准、学习目 标、评价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对应一致,这种学习目标是借由体育哲学、 基于课程标准发展而来,这个评价是证明学生是否达成了预设的目标的 评价,而这种教学实践应提供给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 第三部分以模式化的方法为设计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呈现了六种可 供选择的课程模式:技能主题取向课程模式、理解式游戏教学课程模 式、基于概念的体能教育课程模式、运动竞赛教育课程模式、冒险教育 课程模式、户外教育课程模式。这六种课程模式都有特定的内涵和特 征,都有其建基的理论基础或设计理念,对应于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六 个不同的维度,可以相互整合,形成多元课程模式的体育课程方案。 第四部分讨论体育课程方案评价,着重于对课程方案及其构成部分 的认可以及对这些构成部分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评价的重点在于分析 所设计的课程是否正在产生或能够产生预期的结果,确定课程在实施之 前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实施之后的效果。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通过各种途径,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以一定的评价方 法和工具对课程做出价值判断,以此来决定是否采纳、改进或排除某一 课程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评价应具备系统性、公正性、数据的充分性等 特征,包含对环境资源的评价,涉及所有利害关系人,使用安全可靠的 数据源得出正当的结论,要为判断课程方案目标的达成程度、判断学生 的满意度、改进课程方案和问责的目的而实施。
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是2008年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伟强著。
得书感谢您对《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