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明的历史与展望: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东亚文明的历史与展望: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东亚文明历史及未来发展探讨

内容简介

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东亚文明是由东亚诸国共同参并创建的、独特的文明形态。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文化具多样性,不同文明应该平等、互尊、互学,应该不断进行对话,这一理念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精英的共识。东亚文明可以为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有益智慧。本书由海内外著名学者多篇论文构成,共同追溯东亚文明历史,探讨东亚文明发展现状及其在未来世界文明走向中应该并可以发挥的作用。主要关注三个方面:1.东亚各国文明的交流;2.东亚各国文明的现代性;3.东亚儒学的历史与未来。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实现亚洲合作共赢

在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一 会议规模不大而参与的国家地区广泛多元

二 学术探究专门深入并皆与文化交流相关

三 深邃的理论思辨与文化交流的实践并重

四 历史反思与对未来之路的设想相辅互证

在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A组研讨对话会上的发言

许嘉璐院长在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民族文化的扩散和内省

一 任何民族文化都要与“他者”发生关联

二 从文化的扩散和收敛来观察东亚文化交流的情形

三 “往学”或“来教”所传输的内容必须符合对方的国情和历史

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ilippine Labor Unionism (Pre-War Period)

Introduction

The Different Labor Movements established in the Philippines

Conclusion

References

Historical Aspects to Sino-Sri Lankan Contacts through the Indian Ocean

Introduction

The Silk Road:Exploring the political geography of an Indian Ocean island

Memory and a tactile remnant of a shared past:Diplomatic Token to Museum At traction

The Port of Mantai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ssimilation of Indian Culture in East Asia

Nepal

Tibet

Gandhara to China

Indochina,Funan

Champa

Chenla

Kambuja

Malaya

Indonesia,Java

Korea

Japan

Ceylon

Burma

Thailand

The Philippines

Emerging world order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odernity in East Asia

Introduction

Part 1 Opportunities for modernity in East Asia

Part 2 Challenges for modernity in East Asia

Conclusion

References

朝鲜儒者李栗谷的《老子》解

一 前言

二 朝鲜初期将老子与佛氏等同看待

三 李珥的学思历程及其对《老子》“无为”的解释

四 《醇言》之赋予《老子》性理学的意义

五 《醇言》所呈现的诠释观点

六 《醇言》的编排结构及其对儒、道差异的意识

七 《醇言》之写作目的

八 结论

先秦诸子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孔子:“和为贵”

孟子:“定于一”

老子:“师之所至,荆棘生焉”

墨子:“诸侯相爱,则不野战”

商鞅:“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

结束分裂,“无战争之患”

东亚的表达

东亚近世思想交流中概念的类型及其移动

一 引言

二 东亚思想交流中的接受者主体性问题

三 东亚思想交流中概念的类别及其移动之效果

四 结论

East-Asian Civilization Exchange:

What is civilization?

1-The Khmer Civilization

2.Chinese Civilization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hmer Civilization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First Dynasty Creating

Conclusion

Reference

阳明学的东亚传播实态考:以朝鲜朝中期为例

一 绪论

二 退溪的阳明学批判

三 西厓、栗谷的阳明学批判

四 结论

中国典故在越南喃籍中的接受与改变

前言

一 中华典故在越南古籍中的接受与改变

二 变体典的造成各法

结语

Indian Civilizational Literature in East Asia and the India-China Cultural Synergy:

你翻译什么?

0.很难翻译,或者不能翻译?

“一带一路”推动形成文明秩序

汉字与东亚近代的启蒙思潮

1.问题所在

2.《越南亡国史》的发表形态与政治主张

3.文集中的互文性

4.《越南亡国史》的反响及其改编作品

5.《越南亡国史前录》与滇剧《苦越南》

6.结语

高等教育与东亚文明的未来

一 历史与现代:东亚教育与儒学的互动

二 反思与探索:儒学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改革

三 传承与传播:高等教育助推东亚儒学发展

Tarok hnit Japan:The Personal Collections of Professor Ashin U Ottama about China and Japan

Introduct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人权儒学与文明的对话

论文摘要

Ⅰ.论题提出

Ⅱ.“波基尼(burqini)”之争和《兴夫传》

Ⅲ.儒学发展的时期划分与体制划分

Ⅳ.从人性儒学到人权儒学

Ⅳ.结束语

预言还是教学?——胡适的儒教解释学

1.胡适提出了有关儒教的新理论

近二十年来台湾的“东亚儒学”研究取向与发展特色

一 前言

二 东亚儒学的研究趋势

三 东亚儒学研究的潜力与展望

Will China Sinicize and Confucianize the World?Case Study:Malaysia

Introduction

ENDNOTES

中国的国学(孟子学)能热到马来西亚来吗

中国国学热的移植:孟子学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分院

孟子学院的诱发:马来西亚孟子资源的挖掘

马来西亚孟子热的推展:学术研究与社会传播

东亚文明中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

一 前言

二 朱子文化的传承、实践与创新

三 朱子文化走入庶民生活广布四方

东亚文明的历史与展望: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得书感谢您对《东亚文明的历史与展望:东亚文明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拜占庭文明 电子书
本书展示了拜占廷帝国千余年的历史及其丰富的精神和物质遗产。
近代东亚中的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集中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初研究近代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的主要成果。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
群星闪耀:欧洲文明的涅槃与重生 电子书
本书分类介绍近百位艺术家,全方位解读伟大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