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收入分配、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健康经济等多方面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70年,无论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国劳动经济学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书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成就、经验和得失进行了综述,呈现了当代劳动经济学者的研究思路、探求方法和认识路径,展现了新中国70年劳动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
作者简介
编者张车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科学》主编、《劳动经济研究》主编。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组评审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新华社特约观察员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劳动神圣 学科常青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走过的历程
一 第一代劳经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怀揣革命理想,推动劳动者保护
二 第二代劳经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兢兢业业、建立体系
三 第三代劳经人(改革开放的前20年):顺应时代、锐意进取
四 第四代劳经人(改革开放的后20年):放眼世界、接轨国际
第二节 展望新时代劳动经济学的未来
第五代劳经人(新时代未来20年):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第一章 中国就业问题
第一节 就业数量、结构和非正规就业
一 就业数量和扩大就业
二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三 就业弹性
四 非正规就业
五 就业创造和就业损失
六 就业乘数效应
第二节 劳动参与率
第三节 失业问题
一 宏观失业的变化
二 对自然失业率的估算
第四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
第六节 就业冲击对家庭微观决策的影响
第七节 宏观经济变动视角下的就业影响
一 宏观经济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二 最低工资对就业和劳动参与的影响
三 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第八节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1949—1978年)
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 重工业化既不能提供有效的积累,也很难创造就业
三 劳动力市场在农村的萌芽
第二节 改革开放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1978—1991年)
一 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出现
二 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动
三 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起点——人力资本的视角
四 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市场迅速发育(1992—2002年)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城镇劳动力市场迅速发育
二 国企改革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
三 民营经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四 劳动力市场立法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的变化(2003年以来)
一 “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劳动力供给由过剩走向短缺
二 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持续快速上升
三 中国城乡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变化
四 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推进劳动力市场正规化
第五节 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的变化
一 高校扩招改变了劳动力的教育结构
二 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农民工增速趋缓
三 劳动力知识技能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四 老龄化程度加深,企业社会保障开支增加,失去竞争优势
五 新就业形式与非正规化
第六节 尚未完成的改革
一 二元经济体制尚未得到消除,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于所处的发展阶段
二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目标,仍在探索的过程中
三 劳动力流动,可能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
四 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成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 中国工资与收入分配改革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资与收入分配变迁
一 两次工资改革
二 四部门分配关系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功能性分配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制度
二 劳动报酬份额与实际工资水平
三 部门间分配格局的变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规模性分配
一 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二 对中国基尼系数的解读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中国劳动力迁移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劳动力迁移进程的演变
一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劳动力迁移空间流向与产业流向相悖
二 第二阶段(1958—1977年)户籍制度开始实施,劳动力流动受限
三 第三阶段(1978—1983年)小规模的城镇迁移兴起
四 第四阶段(1984—1994年)异地迁移需求激增,迁移空间扩大
五 第五阶段(1995—2002年)大规模人口迁移,户籍制度松动
六 第六阶段(2003—2014年)劳动力迁移达到峰值,迁移速率开始下滑
七 第七阶段(2015年至今)进城农村劳动力规模逐渐稳定,城乡差距缩小正改变劳动力迁移行为
第二节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中国的实践
一 结构转换迁移理论
二 人力资本迁移理论
三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
四 劳动力迁移与区域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中国人力资本开发
第一节 早期的人力资本开发思想
第二节 人力资本开发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 翻译人力资本的相关著作与文章
二 介绍国外的人力资本开发经验
三 评述人力资本开发以及相关理论
第三节 人力资本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
一 人力资本开发的收益分析
二 人力资本开发程度的度量方法研究
三 人力资本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人力资本开发研究的新前沿
一 人力资本数据库的建立
二 人力资本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关系研究
三 人力资本的配置问题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 中国健康经济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民健康水平变迁
一 中国国民健康总体变迁情况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疾病模式变化情况
三 中国国民健康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
四 小结
第二节 健康保障体系变迁和发展
一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年)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 市场化阶段(1978—2002年)医疗保障体系
三 新医改酝酿阶段(2003—2008年)医疗保障体系
四 新医改时期(2009年至今)健康保障体系
第三节 健康服务体系变迁和发展
一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年)医疗服务体系
二 市场化阶段(1978—2003年)医疗服务体系
三 新医改酝酿时期(2003—2008年)医疗服务体系
四 新医改以来(2009年至今)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业
第四节 养老服务体系变迁和发展
一 福利服务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的养老服务
二 社区服务时期(1978—2012年)的养老服务
三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的养老服务
四 养老服务业主要研究重点
第五节 健康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
一 健康、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
二 健康与劳动生产率、就业和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
三 健康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四 2015年之后,产业结构升级与健康产业的发展
第六节 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
一 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
二 社会保障与就业需求
三 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四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
五 社会保障体系与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协调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中国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状况的变化及挑战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
二 市场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
三 市场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劳动力短缺阶段
四 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劳动法规的实施及其影响
一 相关劳动法规的形成及发展
二 劳动法规的实施及其影响
三 新型劳动关系对劳动法规提出新挑战
四 完善劳动法规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与影响
一 最低工资制度的立法进程
二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及水平
三 最低工资制度影响的评估
四 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建议
第四节 工会及其他劳动力市场制度
一 中国工会制度的演变历程
二 中国工会制度改革的成效
三 中国工会制度现存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国就业问题
第二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
第三章 中国工资与收入分配改革
第四章 中国劳动力迁移
第五章 中国人力资本开发
第六章 中国健康经济
第七章 中国劳动关系
后记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车伟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