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

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毛振华博士回顾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未来有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毛振华博士对过去十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再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外的复杂环境,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现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这是2008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中国经验”。如何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如何在释放风险的同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思考过去,照亮未来。作者深入分析了过去十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和得失,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对我们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很有启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在实践中思考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自序 复盘过去十年,继续看多中国

导言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

◎金融危机前后宏观经济政策的回顾

◎稳增长政策评价:成绩与问题

◎宏观调控思维转向以防风险为核心

◎大国博弈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第一部分次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新周期与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步入次高速周期

◎传统经济增长因素出现变异

◎经济次高速增长阶段的特征

◎以动态平衡术实现增长模式转变

二、以“大腾挪”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新格局

◎在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实现大腾挪

◎大腾挪与风险防范

◎结语

三、扩大内需——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依靠扩大内需,中国经济可维持次高速增长

◎扩大内需必须提高劳动者报酬

◎通货膨胀是必然伴生物

◎通胀不可怕

四、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历史回顾

◎以内需为主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

◎以扩大就业为扩大内需的优先政策

五、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农村

六、再析新常态

◎对新常态阶段性特征的认识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

◎债务风险与金融市场波动

◎房地产行业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

◎人口红利渐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

◎如何超越新常态

七、犌犇犘要接地气

◎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要惠及民生

◎增长与转型离不开制度重建和政策突破

第二部分 债务积累与风险缓释:来次小型危机又何妨

八、多重风险叠加的中国经济

◎国企杠杆率过快上升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多重风险不断累积叠加

◎完善宏观风险释放机制

九、中国宏观债务风险的累积与缓释

◎金融危机后,“债务—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债务快速扩张

◎债务风险边际改善,但结构性风险突出

◎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已达临界点,“防风险”应成为重中之重

◎多措并举缓释债务风险

十、企业去杠杆是大改革、大转型的切入点

◎企业部门去杠杆尤其紧迫

◎企业部门去杠杆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

◎企业部门去杠杆的路径选择

◎注重宏观降杠杆过程中的局部风险防范

十一、加强债务管理应成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上市公司债务快速增长,房地产等行业债务风险突出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上市公司债务水平持续攀升

◎上市公司债务过高将加剧金融体系风险,妨碍经济发展与转型

◎将加强债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十二、房地产行业要做好政策再调整下的风险防范

◎宏观政策动态调整,房地产调控既要抑制泡沫又要防止过快下跌

◎房地产结构性泡沫仍存,房企融资难度加大,信用风险暴露

◎房企要控制负债水平、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股本融资率

十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演化进程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及区域风险估算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重要载体——融资平台面临较大转型压力与挑战

◎新常态与多重政策约束下融资平台的转型路径及关注点分析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促进投融资平台转型的建议

十四、警惕债券集中违约触发金融市场波动

◎债券市场融资地位凸显,扩容背景下信用风险逐步积聚

◎违约多点多元频发,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但须提前防范

◎建议对目前主要三类债务存量及时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去一降一补”背景下,多举措化解债务风险意义重大

十五、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四个方面

◎关注信用风险变化趋势,防范爆发区域性债务危机

◎既要抑制资产泡沫膨胀,又要避免资产价格断崖式下跌

◎加强区域金融机构风险监控,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加强对新兴金融业态、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控

十六、来次小型金融危机又何妨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确立正确的危机观

◎金融危机在中国可能的引爆点在哪里

◎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第三部分 稳增长与防风险:宏观调控的两条底线

十七、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下的宏观经济

◎当前经济呈现出底部企稳与泡沫聚集的特征

◎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问题本质与债务风险密切相关

◎中国债务尤其是广义政府类债务高于警戒线,需要警惕由债务风险引发的危机

◎树立正确危机观,构建“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宏观调控体系

十八、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回顾和总结

◎配合总量政策,结构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三位一体”调控模式更加强化,短期调控与长期改革结合,政策连续性、协调性不断增强

◎宏观调控理念有所创新

◎调控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调控手段的泛化,出现过多干预微观经济的现象,从而引起经济波动

◎小结

十九、稳经济增长与防债务风险的双底线思维

◎经济筑底调整仍依靠“债务—投资”驱动,缓释风险、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应守住增长底线

◎我国总体债务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性风险不断凸显,防范债务风险乃重中之重

◎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思维下的政策选择

二十、构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宏观调控体系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仍将继续筑底

◎债务风险依然是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威胁

◎构建以稳增长、防债务风险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十一、转换宏观调控思维——防风险是稳增长的前提

◎债务刚性扩张

◎“防风险”重于“稳增长”

二十二、新常态下我国宏观风险缓释机制

◎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多种风险

◎争取时间窗口,在发展中释放风险

◎控制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是重中之重

二十三、金融监管:刀尖上的平衡

◎宏观调控重心转向防风险

◎市场面临风险超预期释放的挑战

◎处理好监管强化与风险释放两者间的平衡

第四部分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思路、新方案

二十四、共克时艰:企业减税、政府改革

◎企业减税:“新常态”攻坚期的政策选择

◎政府改革:支出适当节流

◎国企降杠杆,扩大减税范围:牵住攻坚期的两个“牛鼻子”

二十五、厘清政府边界,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正确认识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关系,“有限”是“有为”的前提

◎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为企业家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十六、理性看待民营企业“走出去”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持续上升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客观需求

◎企业家移民潮背后的原因及可能影响

二十七、“一带一路”背景下资本流动的风险与对策

◎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下资本流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制度改革的框架性思考

◎小结

二十八、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应对中美冲突的挑战

◎中美冲突可能不会止于贸易争端

◎中美冲突一定程度上源于美方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读

◎新形势下的政策再调整、改革再出发

二十九、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疫情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整体影响

◎疫情对部分重点行业的潜在冲击

◎疫情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策建议

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毛振华著。

得书感谢您对《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研究湾区经济发展的规律。
临夏:民族地区脱贫发展的实践探索 电子书
本书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构建研究内容和逻辑,重点回答了下列问题:临夏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挑战有哪些?如何构建县域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开展精准扶贫?如何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有哪些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为此,本书共分九章来回答上述问题:第一、二章是研究背景部分,分别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以及临夏市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原
中国的资本存量与宏观经济波动 电子书
本书以资本存量估计及其应用为主线,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933年的投资(资本集成)估计;1903~1952年中国的投资估算;1952年以来中国有效投资估计;基于资本存量,估算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并依此解释中国的高投资率现象;分析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资本等要素配置的变动特征。
WTO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众多经济学家对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专题文章《WTO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WTO与中国价格管理》、《WTO与中国利用外资》、《WTO与中国专利制度》等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