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

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总结08年后中国经济政策、反思理论,强调宏观债务管理战略地位。

内容简介

本书是总结中国2008年以来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经验教训和理论反思的典范,是一本讲好“中国故事”的力作。全书以“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为主线,对中国2006~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政策框架、工具创新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是第一本系统研究近14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史的著作。同时,本书将债务累积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作为本书研究的重中之重,全面强调宏观债务管理在宏观经济调控的战略地位,在打开金融这个“黑匣子”的基础上,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前瞻性思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颇具理论研究价值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

一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双底线思维的形成

(一)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概况及其挑战

(二)金融危机后宏观调控理论的争论与双底线思维的意义

二 双底线思维的逻辑体系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与演化

一 宏观调控概述

(一)宏观调控的起源和概念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三)中国与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理论对比

二 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一)重商主义

(二)古典自由主义

(三)凯恩斯主义

(四)新自由主义

(五)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三 中国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演变

第三章 高速增长末期以“双防”为核心的宏观调控(2006~2008年)

一 高速增长末期的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下的繁荣

(一)GDP增长强劲,经济增长保持两位数以上

(二)从经济结构看,投资驱动模式明显,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三)投资冲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四)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保持旺盛

(五)进出口高位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扩大

(六)价格水平全面上涨,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七)人民币长时间持续升值,对外投资处于缓慢增长平台期

(八)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九)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经济增长过快,存在局部过热转向全面过热的风险

(二)存在由结构性物价上涨向全面通胀转变的风险

(三)资金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涨幅偏高

(四)国际经济风险加剧,次贷危机出现苗头

三 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以“双防”为核心

(一)稳健的财政政策重在调整结构

(二)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

(三)“双闸门”行政干预等其他宏观调控措施

四 对本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价

第四章 金融危机至后危机时期的宏观调控(2008~2012年)

一 金融危机至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

(一)经济增长在经历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大幅波动后逐步趋于平缓

(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滑,在刺激政策影响下产业结构短期扭曲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四)消费增长乏力,消费者信心指数不佳

(五)金融危机期间进出口贸易下滑后持续保持疲软状态

(六)价格水平波动较大,资产价格上升较快

(七)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旧较高

(八)人民币汇率先稳后升,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九)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恶化

(十)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有所提高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国际环境恶化,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

(二)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显现

(三)金融扭曲和金融风险进入新的阶段,资产泡沫化风险突出

(四)在“信贷—投资”模式下,债务规模尤其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快速扩张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停产

三 反危机时期的宏观调控:从“四万亿元”刺激向微刺激的转变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从重在扩内需、稳增长逐步向调结构变化,融资平台快速发展,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途径

(二)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到“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继实施

四 对本阶段逆周期调控政策的评价

第五章 转向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2013~2016年)

一 2013~2016年中国经济的表现

(一)经济增速从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需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三)投资整体平缓回落,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投资随政策变化波动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阶梯式回落,但消费结构持续转型升级

(五)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对外贸易较长时间保持负增长

(六)随着刺激政策的减弱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凸显,工业生产进入平缓回落期

(七)通胀水平分化,价格结构性问题逐步显现

(八)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但资本流出压力持续存在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动能衰减,经济增速放缓

(二)资金“脱实向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

(三)随着债务风险的累积,债务的结构性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四)房地产供求基本面逆转,但结构性泡沫持续存且有所加剧

(五)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常态化

三 宏观调控逐渐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调整结构,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寓改革于调控”,调控方式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三)重大改革持续推进,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四 对本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价

第六章 金融危机以来宏观调控总结:双底线思维的形成

一 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以稳增长为核心

(一)从“保增长”到“稳增长”,经济增长始终是核心目标

(二)在防风险的同时对稳增长予以高度关注,防止经济失速加剧风险

二 配合总量性政策,增强结构性调控力量

三 完善“三位一体”调控模式,短期调控与长期改革相结合

(一)宏观政策愈加重视长期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宏观经济政策定位稳健,具体政策灵活

四 创新宏观调控理念,调控方式转向常态化

五 转变调控思维,底线思维形成

第七章 内部风险与大国博弈双重约束下的宏观调控(2016~2019年)

一 2016~2019年的宏观经济表现

(一)经济增长经历了“回暖—回落”的转换历程,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二 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宏观调控重心转向防风险、去杠杆

(二)2018~2019年,宏观政策对稳增长的关注增加

三 本阶段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2016年去杠杆政策的影响

(二)2018年政策再调整的影响

四 对本阶段政策调整的评价

第八章 中国宏观调控背景发生重大变化

一 外部形势“稳中有变”,不确定性增加

(一)全球经济虽有复苏但可持续性不足,全球贸易低迷态势难改

(二)全球财政及金融风险处于高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

(三)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增加,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外部风险

二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结构性问题依然难解

(一)消费升级与供给不匹配,高杠杆率进一步抑制消费

(二)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 高杠杆对宏观政策腾挪空间的约束持续存在

(一)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但结构性泡沫风险仍存

(二)继续依托基建投资稳增长面临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

四 人口红利继续弱化,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

(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迎来刘易斯拐点

(二)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进一步增加

五 内外环境变化,宏观调控需要新思路

第九章 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债务风险和金融稳定

一 中国债务风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部门轮番加杠杆

(一)“债务—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推动企业部门杠杆率攀升

(二)影子银行和融资平台债务膨胀,政府部门债务率增长迅速

(三)房地产市场升温,居民加杠杆买房导致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

二 中国宏观债务风险现状:债务结构严重失衡,付息压力较大

(一)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水平高企

(二)广义政府债务率较高,地方政府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三)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攀升

(四)融资成本偏高,利息负担加重

三 中国债务风险存在的隐患及对危机传导路径的逻辑分析

(一)投机性融资及庞氏融资占比较高,债务风险隐患逐渐显现

(二)债务风险开始暴露,并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

(三)债务危机可能发生的几个传导路径

第十章 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宏观调控体系的构建

一 新形势下宏观调控要正确认识几大问题

(一)正确认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有限性

(三)正确认识培育和建立中国产业优势的中长期性

(四)正确认识控制风险释放速度的必要性

(五)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六)正确认识改革的艰巨性与困难

二 构建双底线思维下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处理好各调控目标之间的协调

(二)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长期政策,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三)做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调配合

(四)坚持双底线思维化解短期债务风险

三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策平稳转换

(一)政策相机抉择有其必要性,但需正确认识政策转换的成本与风险

(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策平稳转换

后记

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毛振华。

得书感谢您对《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经济特区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 电子书
本书结合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的真实情况,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基于风险防控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风险防控为视角,首先介绍了财务战略管理的概念、制度基础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其次探讨了企业战略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方法及策略。在分析战略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并购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控制技术,并提出了企业战略并购中有关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最后在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战略管理风险预警和防控措施。
新税法下企业财税风险防控与纳税筹划 电子书
企业风险管理实用方法与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1卷):改革、资源能源与气候变化 电子书
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如何启动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逻辑 电子书
总结和梳理我国经济微观主体自主发展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