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由鲁迅读懂现代中国。竹内好、丸山昇、伊藤虎丸之后,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藤井省三力作。

内容简介

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藤井省三力作。日本一直是鲁迅研究重镇,常常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参照,尤其日本还是鲁迅的留学地。"竹内鲁迅""丸山鲁迅""伊藤鲁迅""丸尾鲁迅"之后,藤井省三的鲁迅研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鲁迅解读的全新视角--都市空间的辗转与漫游。鲁迅放在绍兴、南京、东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上海这些都市空间中,刻画了一个沉浸于都市文化的刺激体验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并对鲁迅的文艺活动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从鲁迅读懂现代中国,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要叙述现代中国,则鲁迅文学必定不可缺席。要叙述现代日本以及东亚,鲁迅文学同样不可缺席。当我们以鲁迅文学为坐标轴来展望现代日本和东亚时,可以清晰观察到东亚的个性与共性。

作者简介

作者藤井省三,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研究生期间曾作为中日恢复邦交后第一批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赴复旦大学留学,结束学业后历任东京大学助教,樱美林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海外人文资深教授、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专攻中国现代文学及鲁迅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有邻”丛书 发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我与鲁迅

一、我的鲁迅体验

与鲁迅《故乡》邂逅

丧失的物语

凝视民族与自我的暗部

二、《故乡》之旅

绍兴之旅

关于《故乡》的意外发现

契里珂夫的影响

《故乡》对契里珂夫的创造性模仿

三、邓小平时代的绍兴

时隔十六年的绍兴之行

繁荣的背面……

今日之绍兴

阅读鲁迅之于今日的意义

四、现代东亚与鲁迅

文学与革命

遍历东亚都市

本书的写作目的

阿Q形象的系谱

第二章 觉醒与出走——绍兴、南京时期

一、生兹江南古城

历史悠久的古城

顽固的父系制大家族

父亲与母亲

弟弟周作人

二、保姆与绘本

长妈的回忆

插图本《山海经》

三、父亲的病与传统批判

周家的没落

中医药方

父亲的临终时刻

处方笺的效能

传统批判的宣言

四、告别故乡

走出绍兴

明清时期的中国

效仿明治维新

第三章 充满刺激的留学体验——东京、仙台时期

一、留学“帝都”

革命派的登场

启程留日

二、时间与空间差异的消失

铁路时代

邮政、电信与信息化的实现

三、置身“读书社会”

读书阶层的形成

铅活字印刷媒体的繁荣

留学生之间的隔阂

四、仙台学医

嘉纳治五郎与弘文学院

断发

进入医学专门学校

弃医从文

五、文学运动的正式启航

倾倒于夏目漱石

对国语普及的高度关注

加入光复会

与朱安的旧式婚姻

遭遇挫败的开创性探索

第四章 从官员学者到新文学家——北京时期

一、从杭州、绍兴到北京

临时政府官员

北京的内城与外城

辛亥革命的爆发

二、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渊源

最大的学生城市

兼任北京大学讲师

三、文学革命与五四运动

提倡全面使用白话文

《新青年》创刊

成熟的近代文化都市:北京

四、从官员学者到新文学家

只身北上赴任教育部

举家迁居北京

埋首拓本搜集

文学活动的重启

《狂人日记》的原型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圆熟”“深切”之作:《孔乙己》及《药》

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日本及欧美文学的译介

《新青年》内部的分歧

五、“彷徨”时期

俄国诗人爱罗先珂

爱罗先珂作品的翻译

“彷徨”期鲁迅的心境

对于现代性的深刻省察

《祝福》:技巧圆熟的杰作

《在酒楼上》:归乡体验叙事

《肥皂》:中产阶级中年夫妇的生活

《伤逝》:遇挫的自由恋爱

显克微支的影响

六、“赎罪”哲学的求索

诗剧《过客》的创作

“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

第五章 恋爱、电影及绯闻——上海时期(上)

一、北伐战争与辗转厦门、广州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逃离北京前往厦门

二、免遭查禁的《两地书》

《两地书》:爱的往来书简

相识女师大课堂

“女师大事件”中的风雨同舟

政治与恋爱的季节

“被创作”的《两地书》

情书的经济效应

从厦门到广州

辞教职抗议险恶政局

从广州到上海

二战后的许广平

三、共和国的发展与老上海的繁荣

民国时期的快速发展

教育普及的显著进步

繁荣的顶点

四、文化市场的高速成长

成为文化中心的上海

通奸流言催生的悲剧

媒体的消费对象

积极介绍外国美术

热心从事版画运动

热衷好莱坞电影

电影尤爱“泰山系列”

对国产电影的评价

“软硬电影论争”与刘呐鸥之死

第六章 左翼文坛旗手——上海时期(下)

一、面对独裁的无畏批判

对国民党独裁的严厉批判

文艺论战硝烟弥漫的城市

论争的连锁效应

反独裁的左翼文坛旗手

二、与内山完造邂逅

内山完造与中国

上海的日本人社会

与内山相识

对内山完造的高度信赖

三、自由谈:与审查的博弈

频繁变换的笔名

《自由谈》专栏

《铸剑》的世界

四、抵抗日本侵略

“满洲国”的独立与日本军队的侵略

“国防文学”论战

重视文学家的主体性

第七章 日本与鲁迅

一、鲁迅与大江健三郎

在四国的山村阅读鲁迅

大江的鲁迅阅读史

二、世界最早的鲁迅介绍

《日本及日本人》

笔名“鲁迅”的最早介绍

最早的日译鲁迅作品

日本人共同体

清水安三的鲁迅介绍

三、文库版《鲁迅选集》与《大鲁迅全集》

《故乡》:日本人翻译的第一篇鲁迅作品

日本读书界不可或缺的名字

增田涉的《鲁迅传》

促进鲁迅普及的《鲁迅选集》

佐藤春夫的倾心努力

中国文学研究会的鲁迅介绍

四、中文教科书与鲁迅

田中庆太郎的《鲁迅创作选集》

宏大的文化交流构想

五、太宰治《惜别》与竹内好《鲁迅》

《惜别》:以鲁迅为原型的青春小说

《惜别》的评价为何不高?

被神化了的竹内《鲁迅》

面对鲁迅的自卑情结:竹内《鲁迅》

《惜别》:战争协力文学

战后的太宰治与竹内好

六、多元化的鲁迅研究

竹内好:促进鲁迅的普及

丸山昇的《鲁迅:他的文学与革命》

学研版《鲁迅全集》

近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七、鲁迅文学的日译

如何呈现鲁迅的文体和思想

竹内翻译的问题所在

大胆的意译

鲁迅文学原点的迷失

受众广泛的作家

第八章 东亚与鲁迅

一、共同的现代经典

多维复合结构的历史背景

二、创造性改编:香港与鲁迅

三次访港

重现上海之繁荣

自由的近代人性观

三、民主化前后:台湾与鲁迅

两条接受脉络

无产阶级文学领袖:杨逵

鲁迅在战后台湾

“鲁迅心结”

关注渐趋淡薄

四、“狮城”的特性:新加坡与鲁迅

何为新加坡

与时俱变的鲁迅评价

五、脉脉相承的“鲁迅阅读”传统:朝鲜、韩国与鲁迅

朝鲜语译本:世界最早的鲁迅翻译

以鲁迅为自我批判的参照视角

鲁迅对朝鲜文坛创作的影响

民主化运动者眼中的鲁迅

绵延不断的传统

第九章 鲁迅与现代中国

一、神化鲁迅:毛泽东时代

因哮喘发作猝然离世

毛泽东时代的鲁迅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

鲁迅形象的巨变

细读与深思

个性化读书的开始

疏远鲁迅的缘由

以鲁迅和村上春树为两极

三、暗杀鲁迅传闻的来龙去脉

鲁迅遭遇暗杀之传闻

主治医生须藤五百三

论争始末

须藤诊病:鲁迅的选择

中国人心中的疑虑

四、村上春树与鲁迅

如何保持主体性的思考和行动

后现代文化的原点

村上接受的四大法则

来自鲁迅的影响

对中产社会的根本批判

简略年谱

图片出处

译后记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是2020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藤井省三。

得书感谢您对《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鲁迅小说文体反讽性研究 电子书
反讽是鲁迅小说重要的文体特点之一,在其小说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充分的表现。
言说的回声:以思论诗 电子书
本书分论道求真、歌以咏志、序短情长、本文导读四个专题,收录了《新时代诗歌何以“载道”前行——当下诗歌创作与美学建构管见》《本源诉求及审美化境——论柳沄的诗歌创作》《诗性光芒的年代记忆——姜红伟和他的诗歌运动访谈录》《情怀烛照与主题变奏——序袁宏的》等文章。
中国名家散文经典:鲁迅散文集 电子书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荒野过客:鲁迅精神世界探论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孙玉石先生多年鲁迅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