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域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

民俗学视域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民俗视角下鲁迅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鲁迅与传统文化一直是鲁迅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研究主要偏重于鲁迅与传统文化中主流文化和文化经典的关联上,以民俗视角来探索鲁迅与传统文化在学术界中并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相较于鲁学其他方面的丰厚研究,这方面的成果尚嫌薄弱。本书试图将民俗文化作为研究重点,以所掌握的民俗知识作为理论依据,来整体梳理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望能够为这不足作一份小小的贡献。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当下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的两个重要视角

第二节 鲁迅的文学世界与民间文化理念

第三节 新视野中研究思路的开拓

第一章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和鲁迅的民俗观

第一节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

第二节 鲁迅民俗观对中国古民俗观的继承

第三节 鲁迅的现代语言观和改革

第二章 鲁迅与民俗文化的渊源

第一节 民俗文化洗礼下的人格成长

第二节 从民俗文化的接收者到民俗文化的守护者

第三章 民俗文化符号:解读鲁迅的密码

第一节 鬼文化意象

第二节 宗谱文化意象

第三节 水文化意象

第四章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女性

第一节 乡村寡妇——建构于女性语态之上的文化之镜

第二节 被匿名的身体——男权话语下的女性生存

第三节 《阿金》——上海都市语境下民俗文化的再审视

第五章 神话:民族文化新生的伟力

第一节 鲁迅的神话观

第二节 《补天》——图腾崇拜照射下的理想世界

第三节 《理水》:乡土资源中理想人格的建构

结语 鲁迅与民俗文化研究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民俗学视域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闫宁。

得书感谢您对《民俗学视域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有研究存在的四大问题,并通过自建国际汉语教师动态数据库,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间互动关系、能力影响因素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结论。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交际类型特征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基于复杂理论研究汉语类型特征问题,在构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理论框架基础上,对SLA领域汉语作为目的语的类型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并对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泰国四个国家的留学生的中介语及汉语母语语料库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来源国学习者偏误所反映的汉语类型特征的共同之处及差异之处。全书共五章,分别为:绪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建构,研究设计,讨论与分析,建议与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探讨翻译的定义、研究范围、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2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第3章为语言元功能与翻译研究。第4章为语境与翻译研究。第5章为语法隐喻与翻译研究。第6章为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第7章为结论,总结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网络社会工程研究:以应对中国发展不协调问题为视域 电子书
中国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客体处于本体论层面,探讨发展不协调问题成因的社会科学理论及其他研究成果处于认识论层面,而应对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社会技术体系处于方法论层面。以此为基础,本书提出了应对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问题、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不协调问题、网络经济建设与网络安全建设发展不协调问题的五大网络社会工程,凸显了网络社会工程的价值论意蕴。
教育国际背景下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国际教育背景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改革定位为学术英语,即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相结合,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下研究生培养需求,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