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探讨道德教化问题的作品。
内容简介
道德教化问题乃是一切时代的中心问题,我们今天同样如此,甚至更加重要,因为我们今天遭遇的诱惑实在太多,稍一不慎就容易偏离个体发展的德性之路。关键的问题在于道德教化很重要,道德也是可以教化的,但却是很难教的。道德之可教与不可教的矛盾几乎贯穿于苏格拉底的人生实践。
本书所倡导的道德教化的基本理念乃是如何切实的回到人,守护每个人做人的尊严开始,给予个体更多自由陶冶的可能性,在人与人的对话中切实地引领个体灵魂的上升。
作者简介
作者刘铁芳,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在《读书》《书屋》《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著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辑 “人”的身份与“人”的教育
“人”的身份与“人”的教育
知识与教养之间
爱感、美感、死感与个体意识的产生
《霍元甲》:探询一种生命救赎的路径
面对人与自然的分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性期待
感受一种素面朝天的温暖
个体知识、人格独立与教育民主
守护做人的尊严
重温《海的女儿》
第二辑 历史个体之间的人文忧思
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
历史与个体之间的人文忧思
当前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忧思
从孕妇大出血死亡到对现代化的理解
面对多年前的那场大火——兼谈个人道德主体性何以确立
为黑之道的丧失——灭门案的随想
认真对待为恶的底线
细说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话语
我们心中的历史
想起刘胡兰
《血战台儿庄》:一部每年必看的经典战争电影
也谈范仲淹的“忧乐”情结
第三辑 自由陶冶如何可能
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质开始
教育引领与生活养成——从中学生自杀谈起
“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创造如何可能——从“蛆除伤痛\"谈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切实地扩大教育中的自由陶冶
是语文课本,还是伦理读本
远离故事的教育
当美德成为故事
讲述美德的故事
罂粟花、罪恶与拯救
重申日常生活的教育意义
第四辑 走向人对人的理解
我们怎样“思考”与“说话”
走向“人对人的理解”
爱的节制与审慎主体性的培养
长者的愤怒、宽容及其他
敞开通向他人生命世界的那一扇窗口
为人的尊严踢球
周克华:悲剧如何诞生
第五辑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校生活
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
阳光下的行走与呐喊
把体育还给体育
以阅读开启心智
“少年中国说”的文化气象
超越平庸化生存:从拔牙谈起
何谓班级民主管理
必须超越技术主义
现代学校制度的生成与发展
优质学校生活如何可能
明德树人的背景与意义
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知识与教养之间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铁芳。
得书感谢您对《知识与教养之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